乙肝患者可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治疗 什么是四季分治?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治疗
疾病治疗应当根据四季季节变化治疗,即“四季分治”。我们亦主张并倡导“乙肝四季分治”,根据四季季节变化而分别选方择药,进行治疗,疗效能够获得一定程度提高。
1.根据四季季节变化治疗乙肝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指导治疗用药的原则。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所形成的温热凉寒气候变化,对人体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人体在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必定作出相应的反应。在病理状态下,其治疗用药必须结合不同气候变化的特点。例如炎夏季节,人体毛窍开放而易于汗出,即使感受风寒邪气而致病,辛温发散药物也不宜过用,以免汗多而伤津耗气。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亦同法。”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之“三黄丸”,是“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的著名方剂。由黄芩、黄连、大黄三味药组成。其用量即随四季变化而发生变化:“春三月,黄芩、黄连各四两,大黄三两;夏三月,黄芩六两,黄连七两,大黄一两;秋三月,黄芩六两,黄连三两,大黄二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七丸,日三次。”
李时珍对四季用药颇为重视。《本草纲目·卷一·四季用药例》:“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黄柏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暑多兼湿,故暑天治病要注意解署化湿;秋天气候干燥,外感秋燥,则宜辛凉润燥,此与春季风温、冬季风寒外感用药亦不甚相同,风温宜辛凉解表,风寒应辛温解表,所以治疗用药必须因时制宜。
四季防治法各不同,治疗效果可望提高。四季疗法属于时间医学、顺应疗法范畴,是一种既古老又时尚的疗法。它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之“因时制宜”的原则。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时令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因时制宜。“因时制宜”的治疗法则,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随着一年四季更迭交替,乙肝也有不同发病症状及表现,例如人体血糖水平与季节有密切关系。一年之中,冬天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而夏天相对较低。从病理生理学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夏天胰岛素分泌较多,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也增高;二是夏天活动量较大,代谢功能加强,消耗量较大。
2.根据四季季节变化治疗乙肝并发病症不同季节,也有不同并发病症。如秋季乙肝患者受燥气主令之影响,皮肤瘙痒、口渴症状加剧。冬季乙肝患者并发症增多。事实证明,寒冷诱发疾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当人体受到过度寒冷刺激后,可使热平衡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皮肤中的感热器将冷刺激传给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垂体,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寒冷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儿童和老年乙肝患者的作用更明显,寒冷使乙肝患者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这对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都是不利的。寒冷还可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沉和凝血时间缩短,此时乙肝患者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很高。冬季常发生冻疮及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
3.同患一种病,不同季节其表现及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乙肝患者并发感冒,春季发病者多属风热感冒,治宜辛凉解表,方选银翘散或桑菊饮;夏季感冒多挟湿,治宜化湿解表,方选香薷饮或新加香薷饮。且宜防高热惊厥;秋季燥气主令,其感冒又宜滋阴解表,方选加减葳蕤汤;冬季感冒多由寒邪为患,治宜辛温解表,方选麻黄汤、桂枝汤或九味羌活汤。乙肝患者支气管哮喘,冬季、春季多频频发作,宜治其标,夏季天气炎热多能缓解,宜治其本,冬病夏治,以减少、预防寒冷季节复发。季节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防内容也不同。

上一篇:乙肝患者在冬天要重视防寒保暖,加强防病保健
下一篇:乙肝患者要根据四季季节变化调整饮食 及时增减衣服防感冒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