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是1957年在研究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发现的。当时,它被认为是引起病毒间的干扰现象而得名。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对干扰素本质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国际上作出了如下定义: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
乙肝治疗的核心是抗病毒,目前,抗病毒有两大类药物可供选择: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类似物。乙肝患者的情况不同,药物的选择也不同,如年轻、近期有生育要求,以及希望较短时间内结束治疗者,可以首先考虑干扰素治疗。 使用干扰素治疗,疗效持久,在“大三阳”的慢性乙肝患者中,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发生率较高;而且,更有望获得表面抗原清除和转换的机会。 不过,如果选择干扰素治疗,医生会告知患者:“你可能要吃点苦头,使用干扰素会带来不少麻烦,打干扰素身体不舒服,但是,这些不舒服是暂时的,不会造成永久伤害。打干扰素是件“先苦后甜”的事情。因为,无论使用普通干扰素,还是长效干扰素(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9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与其作用机制(能调节机体免疫)有关,但是,干扰素一旦获得疗效,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
上一篇:治疗乙肝的“线路图”
下一篇:干扰素皮下注射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