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营饮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当归、川芎、鳖甲、莪术、延胡索、赤芍、瞿麦、大黄、陈皮、大腹皮、葶苈子、茯苓、桑白皮、细辛、官桂、白芷、炙甘草。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消瘀利水。 【临床运用】45例患者,经治疗,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 赵某,男,59岁,有饮酒史二十余年,因上腹胀闷、乏力,食欲差2个月来诊。体检面色晦暗,可见朱砂掌,舌质紫红,脉细涩,腹胀,肝未触及,脾胁下约25cm,腹水征阳性。B超示:肝回声浓密,不均匀,光点粗糙,脾厚49mm,肋下(-)门静脉宽13mm。B超诊断:肝脾血瘀,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用调营饮加减:党参18g,当归20g,川芎15g,鳖甲30g,莪术12g,延胡索10g,赤芍12g,瞿麦10g,大黄(后)9g,陈皮15g,大腹皮10g,葶苈6g,茯苓15g,桑白皮10g,细辛2g,官桂3g,白芷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药1个月,诸症消失。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门脉10mm,脾厚,胁下(-)继服1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祖国医学认为,肝脾功能失调,气滞湿阻,脾失健运,湿浊不化,阻滞气机,肝脾俱病,肝气郁滞,血之凝滞,出现肝脾血瘀症。作者用调营饮加减治疗肝脾血瘀,起到了扶正气,活血通络,消瘀利水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功能,此外还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缺氧和抑制肿瘤株生长的作用。川芎含酚类物质如阿魏酸,对免疫系统有一定调整作用,可提高γ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延胡索能分离出延胡索甲、乙、丙素,它们都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催眠与安定的作用,尚有轻度中枢性镇呕及降低体温的作用。赤芍能改善微循环及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有解痉,镇静,抗炎,镇痛,解热,抗溃疡。大黄有健胃和利胆,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陈皮有利胆作用。瞿麦、葶苈、茯苓、桑白皮、大腹皮都有利尿作用。《本草汇言》说:“鳖甲,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入肝,统主厥阴血分为病……厥阴血闭邪结,渐至寒热,为瘢瘕,为痞胀,为疟病,为淋沥,为骨蒸者,咸得主之。”鳖甲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及维生素D,能抑制肝脾之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清蛋白水平,及抗肿瘤作用。生活中一般低盐饮食,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增加饮食中摄盐量,其次安心静养,开导病人解除思想顾虑,防止正虚邪袭,都非常重要。 【方剂出处】王洪源调营饮加减治疗肝硬变腹水45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5;3(2):65-66 |
上一篇: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二陈煎
下一篇: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香青利胆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