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都会肝气不舒,艾灸期门穴可疏肝,所以对于治疗慢性肝炎有效。有人曾尝试用直接艾灸期门穴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炎,将其与肝俞、脾俞相互配穴,一同艾灸,肝功能得以改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取得了良好疗效。
期门穴为肝的募穴,部位接近脏腑所在,所以艾灸期门穴能强大肝脏,增强肝的免疫能力,起到疏肝理气的功效。治疗肝病,一般情况下是募穴配俞穴,疗效更好。也就是说治疗肝病最好是期门穴和肝俞穴并用,疗效更好。下面介绍一下可以与门穴相互配伍的穴位。 1.配内关,治呃逆。 2.配阳陵泉、中封,治黄疸。 3.配内关、足三里,治呃逆。 4.配膈俞,治胸胁胀痛。 针灸期门穴不可擅用。因为此穴位离心脏很近,用之不当会有生命危险。若是针灸的话,还应记住不能用子午法。所谓的子午法就是针灸的过程中不能捻转针。对此,中医古籍里面有这样的论述:“凡妇人病,法当针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若是在针灸的过程中,进行捻转针,非但不能疏肝理气,甚至还会导致肝气上窜,火气上行。 针灸期门穴,可让患者深呼吸5次,然后下针,下针的尺寸为胖人2寸,瘦人1.5寸。下针后不要马上拔出来,可以留针5分钟左右,时间也可以适当稍长一点,然后缓缓拔出来。 自行保健的话,一般不要用针灸的方法,可以选择按摩和艾灸疗法,以养肝护肝。 |
上一篇:养肝护肝小偏方:女贞子酒
下一篇:肝阴虚则面潮红,生地黄、枸杞子等都可以滋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