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期的特点是湿热偏盛,发病前多有胆道、腹腔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或腹泻病史。因阿米巴性肝脓肿与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机制不同,故临床症状及治疗也有所不同。此期主要分为2型。
1.湿热下注型 临床上见于阿米巴性肝脓肿初期,多发于夏秋季节,有饮食不洁史或酗酒,湿热蕴结于肠中,大肠传导失司,湿郁热蒸,化为脓血而成痢。主证:腹部疼痛,下痢脓血或红白软冻大便,肛门灼热,有里急后重感“热重于湿者,可用白头翁汤加金银花、赤芍、牡丹皮、地榆、苦参等,以清热解毒燥湿。湿重于热者可用胃苓汤燥湿清热。” 2.热毒蕴肝型 本型多见于细菌性肝脓肿初期,多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毒邪炽盛,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正不胜邪,热毒蕴结于肝。证见:高热寒战,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肝区胀满灼热,或右期门穴处隐隐作痛,或见黄疸,便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火,解热毒,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五味消毒饮。热重者加黄连、金银花;黄疸明显者加茵陈、龙胆草等。 |
上一篇:朱永生治疗肝痈经验:补虚扶正法
下一篇:复元活血汤抗炎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