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保肝
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祛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及内热消渴等。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煎剂(32%)每日或隔日喂服0.5ml,连续1~2周,能增加白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用碳粒“封闭”白鼠网状内皮系统的恢复过程中,黄芪亦能使其吞噬指数明显提高。 实验表明,以白鼠急性中毒性肝炎为病理模型,测其糖原含量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给白鼠每日喂服黄芪煎剂(100%)0.4ml,于第8天给予四氯化碳,结果表明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芪对肝损伤动物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降低作用。据报道,用黄芪注射液4ml肌内注射治疗慢性肝炎70例,75天为一个疗程。大多数患者用药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肝功能得到改善。 有报道表明,黄芪有增强慢性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清除HBV有一定作用,同时具有促进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免疫功能异常者。黄芪适用于慢性肝病,症见中气不足、脾虚泄泻、气短乏力、颜面虚浮、小便清长等。黄芪又有利水之功,常用于脾虚水泛之肝硬化腹水及慢性肝病之下肢水肿。黄芪具有较好的健脾磨积功效,临床上对于肝脾肿大、四肢消瘦、气血亏虚、不耐攻伐者均可用健脾磨积法治之;黄芪作为君药,常与泽兰、鸡内金、蛤壳粉、鳖甲等同用。黄芪有较强降糖作用,对肝源性糖尿病尤为适宜,常与黄精、山药、石斛等同用。 近年来,黄芪及其制剂常用于肝病的治疗,尤其在乙型肝炎方面,使用更为广泛。有报道,用单味黄芪注射液4ml肌内注射,每日1次,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乙型肝炎(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患者307例,结果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97例;用黄芪注射液4ml肌内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1例,疗程2~5个月,总有效率为85.7%。有人在慢性肝炎治疗中使用黄芪,可观察到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升高,并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另一组45例慢性肝炎,经黄芪治疗后,肝功能改善率达80.7%,降酶率达91.6%,肝、脾回缩率分别为69.5%、46.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率为81.9%。 另外,黄芪在改善肝内微循环、促进白蛋白合成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是我国治疗肝病特有的手段。 目前,各地区对黄芪的研究和实践尚在深入进行中,它的功效可能还会更好些,相信黄芪对肝病的治疗将会发挥更为广泛的效能。 黄芪一般用量为每次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煎服。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他多生用。本品功偏温补,易于助火,故凡表实邪盛、气滞温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均不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