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偶见异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10%。 (2)尿常规检查:黄疸前期后一阶段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开始呈阳性反应,黄疸期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减少。 (3)肝功能检查:包括以下五项:①血清酶测定。于黄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开始升高,血清胆红素于黄疸前期末升高。血清ALT高峰在血清胆红素达高峰之前,一般在黄疸消退后1周至数周恢复正常。测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诊断。ALT升高并无特异性,单项ALT较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排除其他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免疫学动态观察才有诊断价值。急性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多以单项ALT升高为特点。一般血清中ALT含量的高低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重型肝炎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反而下降,呈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淤胆型肝炎时ALP升高,但不如肝外梗阻性黄疸显著。肝损害严重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同功酶也有参考价值。②色素代谢功能测定。常用的有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尿三胆检查。黄疸型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者升高更显著,同时伴有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无黄疸型可选用靛氰绿(ICG)滞留试验或磺溴酞钠滞留试验,有助于诊断。③蛋白代谢功能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指标。急性肝炎常常正常。④其他,如凝血酶原活动度≤40%对诊断重型肝炎有重要意义,≤50%显示有发展为重型肝炎倾向。血清胆固醇降低表示病情危重,增高见于梗阻性黄疸。⑤特异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AV—IgM是确诊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是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灵敏的方法。若抗HAV—IgM阳性即可确诊为现症感染,如果阴性可以排除。 (4)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有助于肝炎的判断。 (5)HAV抗原抗体及HAV—RNA检测:①甲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抗体(抗HAV—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1~2个月抗体滴度下降,3~4个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急性肝炎患者检测的常规项目。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可出现抗HAV—IgM假阳性,应引起注意。②当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症状时,血清中即可检出抗HAV—IgG,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渐升高,病后3月达高峰,1年内维持较高水平,低水平在血中可维持数十年甚至终身。如双份血清的抗HAV-IgG滴度,恢复期血清有4倍以上增高,可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常因患者就诊较晚,采不到早期血清,也得不到抗体滴度增长4倍的结果,所以临床上基本不用此诊断方法。抗HAV—IgG主用于检测人群免疫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6)免疫电镜检查:甲型肝炎病毒颗粒在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粪便排毒高峰的潜伏末期及急性期早期,故在前驱期和病后1周内采取粪便标本,可检测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也可检出甲型肝炎病毒颗粒,因甲型肝炎病毒无慢性携带状态,因此,在粪便中检出甲型肝炎病毒颗粒,即可证明为近期感染。由于从粪便排出甲型肝炎病毒时间较短,当患者诊断为肝炎时,有的排毒已停止,故此时从粪便中未检出甲型肝炎病毒也不能排除甲型肝炎病毒的近期感染。因检测甲型肝炎病毒需要一定的条件,故本法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7)HAV—RNA:利用克隆的HAV—cDNA片段制成探针,采用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血清和粪便中的HAV—RNA。自从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于临床以来,提供了检测HAV—RNA更敏感的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法,先用逆转录酶将HAV—RNA转为cDNA,然后再进行PCR检测。HAV—RNA阳性,为甲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 |
上一篇:甲型病毒性肝炎会有哪些并发症
下一篇:甲型病毒性肝炎如何护理和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