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属中医学“胁痛”、“积聚”、“黄疸”等的范畴。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虚实交错,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点不外“湿热余邪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通常分为肝胆湿热型、脾气虚弱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肝脾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以及疫毒内伏型7种基本证型,其中以疫毒内伏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脾血瘀型较为常见。
1)肝胆湿热型:肢体困倦,或有低热,胸胁胀满,食少纳呆,恶心厌油,右胁部隐痛不适,口干口苦,手热心烦,性情急躁,身目俱黄或不黄,小便黄赤,大便黏腻臭秽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2)脾气虚弱型:面黄肌瘦,体倦乏力,动则汗出,胁痛隐隐,少气懒言,纳差腹胀,大便溏薄,甚则水肿、贫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右胁部隐痛,劳累尤甚,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纳差腹胀,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月经先期,舌质红,苔薄少,脉弦细。 4)肝郁脾虚型:胸胁胀满,精神抑郁,面色萎黄,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或食后较甚,右胁部不适或胀痛、窜痛,肢体困倦,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5)肝脾血瘀型: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身困乏力,右胁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纳差腹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少,脉沉细涩。 6)脾肾阳虚型:精神疲惫,面色苍白或晦暗,肢倦乏力,畏寒喜暖,胁肋及胃脘部隐痛不适,腰膝酸软,纳差腹胀,或下肢水肿,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或沉迟。 7)疫毒内伏型:本型见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舌象和脉象均正常,体格检查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检查肝功能正常,唯表面抗原检测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检测呈现“大三阳”或“小三阳”。 |
上一篇:常见的中医证型:湿郁化热型
下一篇:常见的中医证型:重型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