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常识:我国丙肝发病人数8年增7倍 规范治疗可治愈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导读】第47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以下简称欧肝会)近期召开。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著名肝病专家就肝病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成果等进行了探讨。

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丙肝报告发病人数达17万余人,相比于2003年的发病人数8年间增长了7倍。

我国丙肝发病人数8年增7倍规范治疗可治愈

乙肝治疗方面,谢尧教授在会议上分享的一项针对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了长效干扰素的治疗后,能够达到慢性乙肝最理想的治疗终点——临床治愈。“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曾被人们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但如今已经有充分的依据可以说明,这个目标不再是‘梦想’。”谢尧说。

专家指出,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文身、穿刺工具,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都可能感染丙肝。当发生可能感染丙肝病毒的行为或怀疑感染丙肝时,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主动检测筛查。

然而,大众也不必对丙肝过于恐慌,因为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最有效的丙肝治疗方案之一,在足剂量足疗程治疗下,中国丙肝的治愈率可达70%~80%。

据介绍,医学界目前将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分为3个层次:第一是理想治疗终点,即达到表面抗原转阴甚至出现表面抗体,即俗称“澳抗”转阴,也被认为是“临床治愈”;第二是满意治疗终点,即实现e抗原转阴;第三是最基本的治疗终点,即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将病毒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关键词:“表面抗原”,它是慢性乙肝诊断的重要指标,其转阴或血清学转换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中被公认的可以达到的最接近“治愈”的疗效,是乙肝治疗中的“金牌”,但由于其发生几率低下,曾被人们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在本次欧肝会上,一项来自广东的临床研究显示,专家对66名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俗称“小三阳”),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1年~1年半,停药后有66%的患者病毒一直维持在检测线以下,同时还有25%的患者达到了表面抗原的清除。

相关阅读:

年轻、初治、病毒量低的乙肝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长效干扰素

据介绍,当前治疗慢性乙肝常用的两类抗病毒药物,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主要是通过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而降低病毒数量,可能达到的最佳疗效是e抗原转阴。但这类药物只有服药期间才能够有效抑制病毒,一旦停药,病毒便会继续复制,疾病卷土重来,因此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但又会面临病毒耐药的问题。另一类则是长效干扰素类,相比于前者,长效干扰素一方面可以降低病毒数量,另一方面更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是针对疾病的源头,激发机体的免疫能力,经过有限疗程的治疗以后,机体能够获得持久的免疫控制能力,可能达到的最佳疗效是表面抗原清除及转换甚至是表面抗体的出现,即实现理想的治疗终点。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治疗慢性乙肝的共识是:在临床上肝脏处于免疫清除期即年轻、初治、病毒载量低的慢性乙肝患者,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是干扰素的优势患者,应该首选长效干扰素进行治疗。

此外,专家还指出,干扰素治疗的最佳时机是转氨酶显著升高的时候。一项以亚洲患者为主的研究结果显示,转氨酶高出正常值5~10倍的患者,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1年停药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大三阳”转“小三阳”)甚至高达六成以上。

但值得关注的是,长效干扰素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专家指出,长效干扰素有其绝对禁忌症:包括妊娠、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等。(责任编辑:石衣)

上一篇:丙肝常识:丙肝感染途径有哪些 输血感染丙肝吗
下一篇:丙肝常识:我国丙肝发病数8年增7倍 共用牙刷可能传染丙肝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