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
肿瘤的介入治疗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已成为当前肿瘤综合治疗中有效措施之一。介入治疗方法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血管内介入与非血管性介入两大类。前者主要有经肝动脉栓塞疗法(TAE)、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法(TACE)等;后者主要包括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T)、经皮高温生理盐水注射(PSIT)、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激光疗法(LITT)、微波凝固疗法(ILP)、瘤内射频治疗、经皮乙酸注射疗法(PAIT)、冷冻疗法等。现简要介绍经肝动脉栓塞疗法(TAE)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T)。
①经肝动脉栓塞疗法(TAE):经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到肿瘤的供血动脉,注入一定的物质,使肿瘤发生缺血、坏死的方法。根据其注入方式、药物种类不同,衍生出多种方法,如碘化油化疗栓塞(LP.TACE)、明胶海绵化疗栓塞(TOCE)等。目前,TAE已成为不能切除肝癌的常用疗法。其5年生存率为5%~15%。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之膨胀型或包膜型肝癌。但由于癌周边部和包膜主要依赖门脉供血,且多次栓塞后肿瘤可建立侧支循环,因此,TAE不能治愈肝癌。常作为综合治疗中的手段之一,当肿瘤缩小(<5厘米)时,应积极采取二期手术或PEIT。TAE可使肝硬化加重、肝功能损害,故失代偿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C级、严重门脉高压的患者应作为禁忌。在高分化肝癌(e-HCC)、小肝癌灶(<1.5厘米),由于缺乏明确肿瘤血管,以及被膜外浸润部、卫星结节有门脉血管参与其营养,此时TAE抗肿瘤效果极差。近年导管置入方法有了很大进步,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②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lT):主要适用于瘤径≤3厘米,癌灶数在4个以内,肝功能ChildA、B级的患者及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据资料其疗效已达到同类病例做手术切除者相同的生存率。本疗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对非癌部肝组织影响较小,而且导致肝储备力降低的情况也较少见,并具有安全、经济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主要并发症有腹腔出血、右胸腔积液、胆管炎、胆管内出血等,发生率为1.3%~2.4%。但是无水酒精不易弥散到整个肿瘤,故治疗难以彻底。
|
上一篇:怎样治疗肝癌-外科治疗
下一篇:什么是生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