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方
【方源】 《温阳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的临床体会》[李小丘.四川中医,2004,22(1):44-45]。 【组成】 附子、淫羊藿各20g,巴戟天15g,肉桂5g,桑寄生、白术、丹参各30g,黄芪40g,陈皮、茵陈各10g。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 温肾助阳。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蒲某,男,50岁。1997年5月初诊。 主诉:饮酒后觉脘胁轻微闷胀不适10余年,近期加重。 病史:患者1986年9月普查身体时发现HBsAg(+),ALT 400U/L,未见任何不适症状,经自买灭奥宁、肝血宁、维生素B6等保肝药服后自觉情况正常,未再服药。 检查:面色稍滞,稍显疲乏,口淡,纳食稍差,脘胁闷胀,大便稀薄,四肢略显软,稍嗜睡,尿不黄,舌淡,苔白腻,脉濡稍弱。查体:肝脾不大,无明显压痛。辅助检查:ALT 800U/L,HBsAg滴度>1:256,抗-HBc(+)。 中医诊断:胁痛。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治则:温阳以鼓舞正气,驱邪外出。 方药:温阳方加减。附子、巴戟天各20g,白术、丹参各30g,茵陈、陈皮各10g,肉桂、甘草各5g,桑寄生15g,黄芪40g。 二诊:服药两周后,患者自觉轻微发热,口微渴,大便稀溏好转,尿微黄。邪有由阴转阳、正有抗邪之趋势,用原方加枸杞子20g,茵陈增量为20g。 三诊:再服1个月,患者自觉精神好转,纳食可,脘胁胀好转,大便基本成形,其余症状皆有改善。查ALT 500U/L,未复查HBsAg。将上方附子、巴戟天、茵陈减量服。 四诊:服上方1个月后,患者的各种症状均已不明显,ALT 200U/L,依原方再服1个月。 五诊:服上方1个月后,各种症状消失,精神好,食欲正常,ALT 100U/L以下,HBsAg滴度1:8以下,HBeAg(-),产生了抗-HBs。 六诊:1个月后来院复查肝功能、“两对半”均正常。 后随访1年,一切正常。 【按语】 一般认为肝阳常有余,病理上多亢旺。但肝“体阴而用阳”,既然“用阳”就有不足之时。形成肝阳虚的因素大致有:用药伤阳,素体阳虚,忽略对肝阳的重视。乙肝的治疗大多爱用苦寒清泄之品,认为“肝炎”一定是“火”盛,长期使用就会损伤肝阳。 现代研究表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缺乏清除病毒的防御功能,是导致HBsAg长期滞留体内,使该病向慢性转化、长期僵持的原因。温阳可以温化湿浊邪毒。慢性乙型肝炎,由于阳气不足,温通、温化功能低下,湿浊易生不易化,停滞于体内,反过来又阻止阳气的运行,同时湿浊为阴邪,又易伤阳,这些都可能影响阳气对机体的温煦、鼓舞。所以,湿浊邪毒是使病情缠绵的重要因素。温阳就可以温通气血津液,使之运行而不滞。温化可以使津液蒸腾,滋润机体,而不致停滞为患。 |
上一篇:治疗乙肝的秘方-自拟乙肝汤
下一篇:治疗乙肝的秘方-自拟星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