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乙肝患者,不论自己病情轻重,总喜欢长年累月吃点“保肝药”,自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无害。其实不然,保肝药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至少有上百种,并非所有保肝药都适合于每个肝炎患者使用,使用不当,例如不对症、疗程过长、剂量偏大都会有害无益。
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由于各种肝病相当常见,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医学界一直在努力尝试研发出一些可以起到上述功能的保护或改善肝病的药,这些药曾被称为“保肝药”或“护肝药”。经过长期的研究并没有成功地研制出一种能够通用的、解决一切肝病的“保肝药”,各种“保肝药”都是辅助性的,要想真正地起到保肝作用,针对病因,解除疾病的渊源才是最好的“保肝药”。 保肝药物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许多过去常用的保肝药,其实并无什么保肝作用,已逐渐被淘汰。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些医学家以鼠和兔做实验,发现动物饲料内如缺乏某些物质,如蛋氨酸、胆碱、半胱氨酸等,动物就会发生肝硬化或肝坏死的病理变化。因此,他们就将这些实验性肝病的成果,应用到医疗上来,但效果令人失望。这些药物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有害。这是因为动物和人类的肝病,无论在种族、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都是不同的,对动物肝病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人类的肝病有效。20世纪50~60年代,曾“诞生”了不少保肝药,例如葡萄糖醛酸、维生素B12、硫辛酸、肝宁、辅酶A、三磷腺苷(ATP)、胆碱(或复方胆碱)、肌醇、维丙胺、细胞色素C、肌苷、鸟苷酸钠、复方磷酸酯酶和多种维生素制剂,均未能证明对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确切的疗效。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些“保肝药”,如脱氧核糖核酸、奥拉米特、原卟啉钠(保肝能)、利肝能(维生素B15)、必需磷脂(肝得健)、泛癸利酮(辅酶Q10)等的实际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从中药中分离到许多有效成分,研发出一批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受损肝细胞作用的中药制剂,对于治疗肝炎确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各有其适应证,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地乱用。例如,茵栀黄注射液、苦黄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甘草甜素注射液等,对于退黄和降低丙氨酸转氨酶疗效不错,但不能清除病毒和逆转病变,特别对慢性肝炎患者要慎用,有些中药,如桃仁、丹参等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原则上应与其他中药配伍,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近年来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有了一定进展。但是,各种“保肝药”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例如马洛替酯,适用于有低血浆蛋白的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晚期血吸虫病,有黄疸的患者最好不用,丙氨酸转氨酶过高者慎用,如果用于急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那就属于用药不当了。又如促肝细胞生长素,对于重症肝炎可能有效,在病情危重并有肝性脑病时可以一试,但一定要同时给予综合疗法,如乳果糖、支链氨基酸等。如将促肝细胞生长素用于一般程度的急性或慢性肝炎,那就属于滥用药的范畴了。 目前临床通常使用的护肝片、联苯双酯、复方益肝灵等,它们虽然常常被用于治疗各种肝病,但是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通常来说,可以将“保肝药”细分为:保肝降黄、保肝降酶、保肝解毒等几类,每种肝病、每个肝炎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首先要搞清每个患者自己的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如慢性乙肝患者,处于发病阶段,转氨酶、黄疸中度升高,此时可以使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如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注射液等,如果仅仅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这些药物就不合适了。对于强效降酶药物,如联苯双酯、甘利欣等使用更要注意,长期用药有一定不良反应,它们都有类激素一样效应,一旦停药,可能引起肝功能反弹,所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减量停药,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中药“保肝药”也要注意适应证,多数中药制剂,都应标有主治与功效,主治范围规定该药适合于哪一种中医辨证分型,首先要搞清患者属于何种中医辨证类型,明确后再对照药物规定的类型,两者吻和,才能用药。如双虎清肝颗粒、草仙乙肝胶囊都适合于肝胆湿热内蕴型的患者,只有这样类型的患者使用它们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保肝药”也需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患者不能擅自选用。一些肝炎患者,用药治病往往存在多吃药、吃好药的错误心理,药物只有对症才是好药,再好的药,如果不对症,那和毒药没有两样。长期不合理使用“保肝药”,只能加重肝脏负担,往往使病情加重,有的还会打乱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致使病变恶化。对于各型肝炎,主张综合治疗,具体措施应在有条件的医院、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乱用药和自作主张用药。 “保肝药”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各种具体的肝病,还要根据该病主因,寻根溯源,辨证论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肝病的病因有多种,即使同一种疾病也有轻、重和急性、慢性之分。例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至少有5种。以甲型肝炎为例,虽然起病急,来势似乎很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很高,往往有黄疸,但由于机体能较快地将病毒清除,有病变的肝脏能够完全恢复。所以,我们称急性甲肝为一种良性和自愈性的疾病。患者只要在急性期予以适当休息和治疗,如用一些中药,往往在2~4个月就可恢复。如慢性乙肝,主要治疗目标是清除和消灭乙肝病毒,医学上称之为抗病毒治疗,即使用各种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来清除血液及肝组织中的乙肝病毒,同时再使用一些“保肝药”,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各种“保肝药”并不能消灭肝炎病毒,所以也保不了肝脏。对这类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只有把体内的病毒消除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保肝。其次,目前市售的种种“保肝药”,其中有的对于动物实验的肝病,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实验性肝病往往是用化学品人为造成的,与人类的肝病迥然不同。将动物实验的结果,搬到医疗上应用,当然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更何况有不少“保肝药”,连在实验的模型上也做不出保肝的效果,又怎能保护人类的肝脏呢! |
上一篇:治疗乙肝是否需要常换药
下一篇:乙肝患者慎用哪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