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养肝
惊蛰,在每年阳历3月5日或6日,惊蛰日已值“九九”,天气转暖,但此时气候也多变。在我国,有“冷惊蛰,暖春分”的农谚。惊蛰节气过后,我国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温迅速回升,日照时问显著增加,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天气。
惊蛰节气体现了自然物候现象的变化,养肝也要根据自然变化而调整,要结合惊蛰时节气温升温快、雷雨天气增多、农耕开始、人体劳累、自身体质差异等特点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方面的调养。
惊蛰的饮食宜保阴潜阳,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杞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惊蛰时节,也是青春痘萌生的季节。大家知道,动物界大部分动物都在春季发情交配,而人类也有“少女怀春”、少男春心萌动,有时可有遗精的发生,甚至出现梦交之情,这就是春季生发之气促动,对健壮的少男少女来说是性兴奋的反映。这时节,尤其好发“青春痘”,面部痤疮斑斑,实际上,这也是性激素偏旺的象征。
惊蛰时节宜房事。这个时节的房事相对于冬季和立春、雨水时节来说,也呈春情萌动之态,性兴奋的激情,使春季的房事明显多于冬寒,甚至可能发生性冲动的行为。此时性生活既要迎合春季的特点,使生发之性充分展露,使身心调畅,意气风发,切忌恼怒抑制,有悖春季疏发之性,但又不能任其春情滋生,心猿意马,任意放荡,当用理智加以克服,以保持身心的健康。由于惊蛰节气是疾病多发的日子,所以此节气中的性生活一定要注意卫生。
另外,惊蛰节气后虽然气温升高,但很多地区气温仍然很低,倒春寒现象也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体质较弱的人、老人、儿童应该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而随着昆虫动物惊蛰而出,开始活跃,要注意防止它们带来的病菌致病,南方地区鲜花开始盛开,极易引发花粉病,所以过敏体质的人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
惊蛰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暖气供应已经结束,许多人外出、回家还感觉不太适应,室内往往还是比较干燥,补充水分对健康是绝对必要的。惊蛰是疾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的发生,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太极拳是阴虚体质的人较为适宜的运动项目。其他体质的人可采取散步、慢跑、跳舞与球类等运动。
谈到惊蛰养肝,不能不谈到体质养肝。体质差异是因人养肝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养肝中应当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居民生活习惯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养肝方法也应随之而异。《医理辑要》中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变不良的体质状态,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但体质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养肝措施,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这里向大家重点介绍在惊蛰节气中常见的4种体质的养肝方法。
阳虚体质的人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所以更要加强饮食调节和体育锻炼,多食用补阳食品,多晒太阳提升阳气,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阴虚体质的人容易阴虚火旺,要调养肝肾选择清淡的食品食用,参加一些舒缓的运动锻炼。
血淤体质的人要注意精神调节,保持乐观心境,最好食用舒血化淤的食物。
痰湿体质的人,随着雨水惊蛰后阴雨天气增多,要注意避免湿邪侵袭,多吃一些化痰祛湿健脾利湿的食物。
总之,无论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地保健养肝,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