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组织中仅有少量纤维物质,起支架作用,以维持肝脏的正常结构。这些纤维组织的合成与降解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肝细胞损伤尤其在慢性肝炎阶段,由于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导致纤维组织大量沉积,即形成所谓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是不同的概念。肝纤维化主要是汇管区和肝实质细胞间隙局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与沉积,依据其增生及沉积的程度,纤维化可分为四期。纤维化分期越重,其纤维增生就越明显。轻、中度纤维化期尚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的形成。而肝硬化期则不仅有大量纤维增生,使肝小叶结构破坏,而且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被纤维分割成“假小叶”,这种假小叶内的肝细胞呈多层堆积,无正常汇管区,肝内微循环改建,因此肝脏结构和功能遭受严重损坏。由此不难看出,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理变化,纤维化的持续发展可最终进展到肝硬化。早、中期肝纤维化时不一定有肝硬化,但肝硬化时则肯定有严重的肝纤维化。早、中期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而肝硬化一般难于逆转。从临床上看,肝纤维化时肝功能可能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而到肝硬化期,特别是有活动性病变者,除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肝功能常表现中、重度异常。
|
上一篇:黄疸传染吗? 黄疸不是传染的标志
下一篇:如何早期识别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