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气”表示食物的功能
所谓四气就是食物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热、湿、凉、寒等四种作用,而没有发生任何作用的食物称为“平”。根据四气来施治也是中医食疗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医将疾病分为热证与寒证两种。患部红肿发热、口渴、尿液为黄红色,这些是热证的症状。引起热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温热性的邪气侵入体内,其二为体内阳气亢进的缘故。另外,阴气不足而引起的热证叫做虚热。
患有热证的时候,要食用冷性的食物。冷性食物分类微寒、大寒等,必须依病况所需,给予适当的食物治疗。
热证的成因不同,其治疗也就有所差异,例如对于侵入性的温热邪气,必须将之排出体外;对于过旺的阳气,要加以抑制;而不足的阴气,则需要弥补。
总之,各种不同的病情,各有其适当的食治法。
手足冰冷、尿液透明、面色苍白等,都是寒证的症状。寒证的性质恰与热证相反,此乃恶寒邪气侵入体内,或是体内的阴气亢进,或是因为阳气不足的缘故。治疗寒证的食物亦如同治疗热证时一样,分为排出性、压抑性及补充性三种。对于寒证的治疗,必须食用温热性的食物。总之,寒证患者与热证患者,在摄食方面,只是性质不同而已,原则上都是相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