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Bs是由表面抗原颗粒刺激机体而产生的相应抗体,早期为IgM,中、晚期以IgG为主,是特异性的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表示体内HBV被清除并能保护机体抵抗HBV的再次感染。一般在HBsAg转阴2周左右产生(也有人认为在2~3个月后产生)。临床上常将HBsAg转阴而抗HBs还未出现的时期称为“空窗”期,此期只有抗HBc阳性,其余血清指标均阴性。一般认为抗HBs出现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滴度的高低与HBV首次感染或再次(多次)感染相关。首次感染HBV者抗HBs出现晚,维持时间短,滴度低。一般情况下与HBsAg不同时存在,但在下列情况下可同时出现:不同抗原亚型的双重感染;慢性持续性感染(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极少数的暴发型肝炎;HBV-DNA-S基因区的变异。总之,抗HBs是疾病恢复、预后良好的血清学标志,其临床意义有以下几点:
(1)估计预后。人感染HBV后抗HBs阳转表示HBV被消除,疾病进入恢复期。如长期不出现阳转,疾病则可能转为慢性。近来有人认为,对抗HBs阳性者必须检测HBV其他的血清学标志。如抗HBc高滴度或HBV-DNA等阳性则表示HBV仍持续感染。 (2)协助诊断(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 (3)判断有无传染性。一般情况下,抗HBs阳性血清无传染性。 (4)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5)通过对乙肝疫苗接种对象的筛选和免疫效果的观察,阳性者接种疫苗后血清中可出现抗HBs,如有其他项HBV血清指标阳性则说明:乙肝疫苗不纯;接种后疫苗未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前就已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乙肝疫苗原发性免疫失败。 (6)制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IBG),高滴度抗HBs阳性血清是制备HIBG的主要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