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某,女,26岁。
2年前因肝区不适,乏力,查血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215U,麝浊、锌浊均增高,HBsAg血凝法1∶128,经用左旋咪唑、肌苷、肝舒乐、黄芩苷、黄芪针及中药治疗10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SGPT一度下降,旋又回升,HBsAg始终阳性;近查SGPT121U,HBsAg对流法(+),麝浊11U,锌浊13U,蛋白电泳(28.1%,乃转来治疗。 现症:肝区时有不适,口干,唇红,或见齿、鼻衄,面颧部红,有赤缕布露,腿酸乏力,大便干,少行,尿黄,舌苔中后部黄腻,质红,脉细弦滑。 辨证属湿热结不化,肝阴耗伤,病渐及肾。治以化肝解毒,以治其标,佐以滋柔肝肾兼顾其本。 矮地茶、虎杖、红藤各20g,贯众10g,黑豆、石斛、生地黄、墨旱莲各12g,甘草3g。连服20剂。 因面部散发颗粒,瘙痒不适,上方加炒黄柏6g,紫草、牡丹皮各10g,大青叶、半边莲各15g,以清血解毒。再服15剂。复查HBsAg(-),SGPT正常,麝浊8U,锌浊13U,蛋白电泳(23%,自觉症状亦逐渐改善,肝区不适感消失,衄血渐止,面颧红赤消退,口干已不显著,舌苔薄黄腻,质红,脉小。肝经湿热瘀毒渐化,但阴伤难以骤复,防其湿热复萌,再予化肝解毒、滋养肝肾、标本兼顾。 矮地茶、虎杖、红藤各20g,黄柏6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石斛、墨旱莲、麦冬、炙黄精、制何首乌各12g,甘草3g。 再服30剂。复查肝功能正常,HBsAg对流法、血凝法均(-),蛋白电泳(19%,守原方断续服药以求巩固,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及HBsAg、蛋白电泳,先后共7次,均属正常,病情无反复。 按:湿热结不化,肝阴耗伤,病渐及肾,故治疗上解毒与滋柔肝肾并施,以标本兼顾。慢性肝炎的治疗必须持之以恒,本案患者坚持服药共60余剂而终能获效,故临床治疗时需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医案出处:《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