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吃惹的祸吗?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引起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糖类饮食,因此造成营养过剩,身体超重和肥胖。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患者是因饮食不节,肝内脂肪贮积过多所致,腹部肥胖是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原因。许多人有了脂肪肝也没什么不适,认为不是什么大病,没必要大惊小怪。其实,脂肪肝起初症状较轻,但如果听之任之,后果会相当严重。可以说,脂肪肝是吃出来的祸,所以关键是控制饮食。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每千克体重1克为宜,主食要控制在250克以内。健康人如果中晚餐只吃七八成饱,能够起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不易疲劳及美容等作用。少食可加速肠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使胃对摄入的食物在不超越处理范围内进行分解、消化,这样不易产生便秘,增加肠蠕动,让人每天清晨排便通畅。而每天如果排便通畅,皮肤等组织对代谢产物的外排也一定进行得很圆满,脸部及其他部位的肌肤就会变得很红润,黑斑及粉刺亦会消失。少食可使机体充满活力,不易产生疲惫感。让人头脑清晰,记忆力增强。提高晚间的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时间。可缓解由于现代社会步伐快捷所带来的四肢发冷、肩膀发硬及发酸的症状。
  根据对北京330万居民饮食习惯的调查,20多年来,北京居民总的膳食结构中,粮食、薯类及豆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已经从过去的2/3下降到现在的1/3,而动物性脂肪及油脂的摄入量上升了近10倍,有人每天摄入的食用油竟高达83克,远远超过了正常所需的25克。有关专家指出,大量摄入这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是,体内产生过量的酸性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的含量超过人体调节能力时,人体的内环境就开始恶化,便出现了极不健康的“酸性体质”。许多因为生活质量提高、食物精细引来的现代文明病,都与吃肉吃出来的“酸性体质”有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痛风等。据统计,北京高血压的发病率位居全国第二位。与此同时,以前十分罕见的脂肪肝、痛风病在刚过30岁的青壮年中高发。专家在分析这些疾病激增的原因时发现,现代人进食越来越“去粗取精”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
  人体中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增高,是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但一般需通过血液检查才能查出。这里介绍一些自我判断体内胆固醇是否正常的简单方法。胆固醇和中性脂肪过高,必然在肝脏中蓄积,这样可导致脂肪肝,引起肝肿大。如果用手指按右侧肋骨下缘并深呼吸,可触及肝脏。这种现象除提示肝炎外,也可说明胆固醇过高。
  肝病患者比健康人需要更多的营养才能维持体内代谢的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每天补充一定量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等,对肝炎患者来说是必要的。但吃糖过多反而有害,大量的糖进入血液后,由于肝功能不好,糖不能完全被吸收利用,常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肝和机体其他组织中,导致体重增加过快,肝细胞被大量脂肪所充填,造成肝脏脂肪浸润,使肝细胞失去了正常功能,进而发展成脂肪肝。所以,肝病患者吃糖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营养缺乏,热量不足,固然可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减弱,容易患各种疾病,但饱食终日,能量过剩,脂肪摄入过多,同样会使人疾病缠身,易得脂肪肝、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炎、胆囊炎、关节炎等现代文明病。人如果长期习惯于填鸭式的就餐方式,胃终日处于充盈状态,使胃肠负荷过重,消化功能受损,最终必将导致饱食型“早衰”。终日饱食,由于食物的特别动力作用,过多地消耗内源性能量,极易造成体内组织器官的衰萎。另外,长期饱食常导致消化液不足,消化不良,肠内食物腐败变质,产生许多有毒物质,如吲哚、组胺、氨气和硫化氢等,使人发生慢性中毒。因此,每餐食量要适宜,要给胃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胃肠充分蠕动进行消化。如果吃得过饱,胃被过度充满,胃肠正常蠕动和消化受阻,长期如此,只会促其衰老,加速死亡。

上一篇:优质蛋白质食物有益于脂肪肝
下一篇:素食者不易发生脂肪肝吗?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