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五法。
(1)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法是用清热解毒治疗火毒所致病证的法则,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中医对“毒”的范围逐渐扩大,清热解毒法的运用亦有大发展,用本法治乙肝即是其发展之一。清热解毒法是乙型肝炎的主要治法之一,有学者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文献126篇,其中主要用清热解毒法或兼清热解毒法者98篇,占7778%。清热解毒法之所以广泛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是由乙型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决定的。近年来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的主因是湿热疫毒为患,故清热解毒之法一直为临床常用之法。现代医学认为本法有抗乙肝病毒、保肝降酶、利胆退黄、免疫调节、抗菌消炎、解毒减毒等。最常用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茵陈、田基黄、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柏、虎杖、夏枯草等。由于病邪有兼夹,病程有久暂,病变有浅深,病人体质有差异,故清热解毒法在具体运用时,每每与其他方法棺兼为用,概括起来,大体有清热解毒泻火法、清热解毒凉血法、清热解毒疏肝法、清热解毒化淤法、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清热解毒滋肾法、清热解毒通腑法、清热解毒补脾益肾法、活血化淤法,共九种。
(2)疏肝解郁法:疏肝解郁法通过疏肝、柔肝、理气、养血、活血、化淤通络、化湿清热等治法的有机配合,据证而投,从而达到肝木舒展、气血通畅、血络和利之目的,因之日调。调者之意,即通过不同方法使肝气调,非单纯疏肝可比。总之,平调肝气,促进肝功能恢复,排解毒邪是其目的,而治疗法则据证不同,应灵活多变,如疏肝解郁为主,配合调理气机法、健脾化湿法、清热养阴法、活血化淤法、清肝活血扶正解毒法等皆可选用。常用方:四逆散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减、四逆散合一贯煎加减等。疏肝药中柴胡用得最多,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药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能有效控制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发展,加速肝细胞的再生,从而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阻止脂肪在肝内蓄积,降低血清中转氨酶之活力。枳实对于动物病毒性肝炎有改善肝脏实质病损的作用。白芍有抗肝细胞气球样变功能,可使坏死区很快得到修复,并有抑制肝脏炎性反应的效力。
(3)健脾祛湿法:健脾祛湿法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它具有益气固本,宣通气机,运脾和胃,促进水液运行、化湿泄浊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脾气虚亏、湿热疫毒(湿重于热)留恋为绝大多数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共有的基本病机,所以健脾祛湿法是治疗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治则之一。大致可分为芳香化浊、调气运脾法,益气健脾、燥湿解毒法,健脾燥湿配合清热解毒法,通阳利水法,温阳散寒法,滋养脾阴、祛湿解毒法六法。常用方如加减藿朴夏苓汤、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四妙加味胃苓汤、加味附子理中汤、加减资生汤等。
(4)补肾培元法:乙型肝炎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病程日久、迁延难愈者常常累及肾,这是因为二者相互依存,即为水火相生关系,又为乙癸同源关系,故肾水与肝木,荣则俱荣,枯则俱枯。肝病日久不愈,正气日渐衰减,常累及于肾。慢性乙型肝炎虽久病多虚,但大多虚实相兼,与纯虚者有别。虽可补而不宜漫投补法,故于补中透邪,需时时留意。而补分阴阳,补阴不必过于滋腻,补阳不宜过刚燥。解毒须分性质,属湿热者,法为清泄清化,以展气机;属燥热者,苦寒直折,兼顾阴液;湿盛热微者,淡渗而佐芳香,湿邪得祛,则热势必孤;湿与寒合者,或温化寒湿,或化湿助阳。举其纲领,难以尽述,临诊之际,总宜清通灵活,以为运筹变化。临床常用:补益肝肾为主,配合养阴清热法、活血祛淤法、清热利湿法、温肾壮阳培元固本法、补益脾肾温阳益气法、温肾扶正祛湿解毒法、温肾助阳清化湿热法等。
(5)活血化淤法:乙型肝炎在其病变过程中,因各种致病因素的相互影响,常可见到血淤之证,《张氏医通·卷九·黄瘅》云:“以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淤血阻滞也。”由于淤的病理表现,广泛地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影响着乙型肝炎的发展、变化和转归,因此活血化淤法是治疗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法则。现代实验研究证实:以活血化淤法组成的方药,对机体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包括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血系统,改变血管通透性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活血化淤法是治疗乙型肝炎血淤证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具体运用时,尚应注意血淤并不是乙型肝炎的一个独立证型,单纯的血淤证在其病变过程中并不多见,而通常是与其他各型合并出现。故在使用活血化淤法时,须结合具体的病情进行适当的加减。临床常用:活血化淤清热利湿法、活血化淤疏肝达郁法、活血化淤滋肾养肝法、活血柔肝健脾和中法、活血攻淤益气养血法等。
|
上一篇:乙肝患者要掌握自我监测及家庭护理技能
下一篇:推荐几款乙肝治疗的民间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