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指皮肤与黏膜因胆红素沉着而致的黄染。发生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含量常在34.2微摩尔/升以上。
黄疸首先需要与服用大剂量米帕林及胡萝卜素等引起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后二者的黄染多为单纯皮肤发黄而无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亦不增高。此外,黄疸还应和老年人的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后者黄染在内眦部较为明显,球结膜多有凹凸不平的斑块状分布。 黄疸是一种症状,常见于以下疾病: 传染病:常见者有病毒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化、伤寒并败血症(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以及钩端螺旋体并肝结核等。其中以病毒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化最为多见。 肝胆和胰腺疾患:如肝脏或胆管的肿瘤、胆囊及胆管炎症或结石,以及胰头癌等。由于压迫或阻塞胆管,影响胆汁向肠道的排泄而发生黄疸。如果胆管完全阻塞,大便可变成灰白色。 中毒性肝炎:肝脏能处理来自胃肠道的毒物、毒素和药物,将之转变为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在处理毒物或毒素的过程中,可以引起肝脏的损害而引起中毒性肝炎。常见引起肝脏损害的毒物、药物有磷、砷、四氯化碳、氯苯以及乙醚、氯仿、巴比妥酸盐类、氯丙嗪等。 严重的心脏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使肝脏淤血肿大或发生了肝硬化,尤其发生肺栓塞时,易发生黄疸。 |
上一篇:哪些人易得病毒性肝炎?
下一篇:无黄疸型肝炎能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