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的。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以前一般把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2种类型,同时还有众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1.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多半无明确的急性乙型肝炎病史,起病隐匿,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缺乏、腹胀、便溏、嗳气、右季肋区不适或隐痛等,也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肝脏轻度增大,在右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边缘,质地较软,脾脏不一定大。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轻度或中度升高,且常有波动,时而正常,时而增高。有一些患者仅表现为单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也有部分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正常,血清胆红素正常或偶有一过性轻度升高,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为阳性。 总的来看,慢性迁延性肝炎虽然病程较长,但预后相对较好。有时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很难区别,且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即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缓解,演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 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相比,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一般较明显,表现比较复杂,病程往往超过1年,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变也较慢性迁延性肝炎明显。据估计,有5%~10%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一般健康水平下降,自觉乏力,劳动能力逐渐减退,偶有低热,伴有食欲缺乏、恶心、厌油腻、腹胀不适、右季肋区疼痛、失眠、多梦、精神不振或易怒等。病情活动时,可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黄疸,面色晦暗,常见血管痣,并有肝掌。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瘀斑等出血倾向。有的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性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并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的表现。肝脏大,质地中等或较硬,有叩击痛,脾脏常呈进行性增大。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或反复升高,血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异常或倒置,血清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阳性。 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阳性,但无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也称之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由于没有不适,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所以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的。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于2000年9月在西安联合修订了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类型,以取代原来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它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利于临床治疗用药和判断预后。轻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慢性迁延性及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无黄疸或黄疸轻微,肝脏轻度增大,质地中等偏软,脾脏一般不可触及,肝功能改变以单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波动为特点,血浆蛋白无明显变化,一般无肝外器官表现。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居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较重,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出现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大而质地中等偏硬,多数脾脏大,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或反复升高,血浆球蛋白明显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降低,部分病人有肝外器官表现,如干燥综合征、关节炎及肾炎等。 |
上一篇: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下一篇: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