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上海等地的统计,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乙型肝炎约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40%,成年人较儿童为多见。在临床上,急性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2种类型。
1.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按病程经过,一般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 (1)黄疸前期:为数日至2周。多数症状缓慢出现,先有全身不适及乏力,小儿常伴有低热。约1/3的患者起病急,有轻、中度发热,亦有高热伴寒战者,呈弛张热。常见症状是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厌油腻,腹上区不适及腹胀,少数有肝区疼痛、腹泻或便秘等。根据患者起病时的突出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为消化不良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开始的为流感型;以腹上区剧痛伴寒战、高热、黄疸、白细胞增多起病的为胆管疾患型;以肌肉关节酸痛兼发热为主的为风湿型;以恶寒、弛张热、迅速出现黄疸的为败血症型;还有起病类似疟疾或脑炎者;4%~5%的患者可见荨麻疹、丘疹及红斑样皮疹。一部分患者黄疸前期症状很不明显,而直接以黄疸起玻 (2)黄疸期:为2~6周。主要表现为黄疸的出现和加深。先有尿色变深黄,继而见巩膜及皮肤黄染,黄疸加深在1~2周内达到高峰。此时多数不再发热,但消化道症状和乏力明显加重,大便色泽变浅,肝大并有叩痛、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症状。某些患者可有短期梗阻性黄疸的表现,大便呈陶土色,肝功能多有明显损害。在黄疸达顶峰并开始消退前消化道症状改善。如出现瘀胆型肝炎,此期可见酶胆分离现象。 (3)恢复期: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表现为黄疸逐渐消退,临床症状改善,食欲明显好转,肝脾逐渐恢复正常,肝功能检查渐趋正常。其中儿童病程较短,恢复快,成人恢复多较慢,同时有5%左右的成人患者可长时间留有肝区疼痛、不适感、食欲缺乏、乏力、厌油腻等症状。 在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中,尚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原及机体免疫等方面的原因,可演变成慢性肝炎,病程在半年以上。 2.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中以无黄疸型最为常见,占90%以上。其中以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高,老年人较少见。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缓慢,部分患者难以确定患病日期,甚至有些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体检及验血时才发现肝功能异常。有的患者与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物有接触史,或半年内有输血、免疫接种、注射、针刺治疗史。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近期内出现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恶心厌油腻,腹胀,便溏,肝区胀痛,肝脏肿大或叩痛。在未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前,有少数患者因乏力、头晕、失眠、健忘而被误诊为神经衰弱;有的因腹胀、腹泻、消瘦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有的因低热、乏力在门诊以发热待查而疑为结核、风湿;有的女性患者以月经不调、水肿而一直在妇科就诊;有的男性患者被误诊为性功能减退,直到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进行一定时间的动态观察后,才明确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皮肤巩膜无黄染,血清胆红素正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逐渐康复,若恢复不顺利,可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5%~10%的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患者转变为慢性肝炎。 |
上一篇: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类是怎样的
下一篇: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