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验案点评一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病例1:潘某,男,29岁,2006年3月8日初诊。患者2003年10月份体检时发现患有乙型肝炎,当时并无自觉症状,自服益肝灵、中草药治疗,期间复查肝功能大致正常。1周前因工作劳累出现乏力,纳差,食后上腹饱胀,小便稍黄,遂来我院就诊。现患者胁肋部胀满不适,乏力,纳差,食后上腹饱胀,小便黄,大便调,无口干口苦,稍厌油,查体呈慢性病面容,皮肤无黄染,白睛发黄,舌质暗红,舌苔薄白,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两对半HBsAg,HBeAg,抗-HBc阳性,肝功能检查ALT128U/L,TBiL/DbiL:35/9,A/G:46.1/24.4。西医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轻度,中医诊断为肝著,属脾虚兼瘀热证,治以健脾、清热、化瘀,方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赤芍15g,太子参10g,茯苓15g,白术10g,茵陈15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15g,郁金10g,枳壳6g,葛根30g,甘草5g。取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乏力减轻,纳食增多,查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数,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两对半HBsAg,HBeAg,抗-HBc阳性,肝功能检查TBiL/DbiL:29/9,继续用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治疗,并配合西药护肝、降酶、退黄。三诊时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病毒复制得到控制,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点评:以解毒、补虚、化瘀等法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获良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断称之为肝著,是为湿热之邪缠绵难尽,日久成瘀,致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病症迁延难愈。治疗中清热解毒是为祛邪,清除病因,补虚即可扶正,增强正气,化瘀而能固本,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病变恢复,巩固疗效。本例患者辨为肝著之脾虚兼瘀热证,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从健脾、清热,化瘀入手,获得良效。

上一篇:中医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方药
下一篇:中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验案点评二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