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何某,男,48岁,2004年10月就诊。患者自1990年以来长期饮酒,每日饮高浓度白酒200~250g,体重逐渐增加,近年来开始出现反复右胁肋部胀闷不适,活动后体倦乏力,肝功能定期检查均显示ALT、AST、γ-GT轻度升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增高,肝炎病毒指标均为阴性,B超检查屡次提示中度脂肪肝。先后在本市多家医院诊治,服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特于2004年10月来我科住院要求服中药治疗。入院时患者形体肥胖,体重达90kg,自述右胁胀闷不舒,活动后体倦气促,口中黏腻,查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濡滑。西医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诊断为肝癖(痞),证属痰湿阻络,肝气不舒型;治以祛湿化痰,通络消痞,方用二陈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法半夏10g,陈皮6g,枳实10g,柴胡10g,山楂30g,白芍15g,丹参10g,草决明10g,泽泻10g,茯苓15g,虎杖10g,甘草5g。以上方为基础,根据患者症状和舌脉的变化加减服用,半个月后患者症状改善,1个月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较前明显下降。出院后继续给予上方加减服用,并嘱戒除饮酒,忌食脂甘厚味之品,适当运动。目前患者已无明显不适,B超检查显示肝脏形态和实质基本恢复正常,体重较前减轻约10kg。 点评: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针对其病机湿、痰、瘀,以祛湿、化痰、疏肝通络为法,可获得较好疗效。脂肪属中医“痞证”“积聚”“肥气”等的范畴,其病因多为长期饮酒及过食肥厚之品,致使痰湿内生,气血郁滞,痰瘀结于胁下而成。正如《内经》所云:“肝之积,曰肥气。”本例患者的治疗主要针对湿、痰、瘀三者,分别予以祛湿、化痰、疏肝通络之法,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促进肝功能恢复,有效降低血脂。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症状的变化,体质的差异,酌情佐以清热解毒、柔肝等法。 |
上一篇:中医治疗热毒入营型药物性肝病的方药
下一篇: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验案点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