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张某,女,50岁。患者4个月前开始出现肝区疼痛,并伴有恶寒发热,食欲不振,当时到某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区有一约3.2cm×2.6cm的脓疡。临床诊断为肝脓疡,经抗感染治疗,肝区疼痛减轻,发热逐步退净,但食欲不振,精神欠佳,面部微浮,查其舌质暗红,苔灰黑腻,脉弦细。中医辨为“肝痈”,此乃肝郁化热,热伤气阴,气虚则脓无以自除,阴虚则肝体欠养,治宜疏肝益气,清热解毒。
处方:黄芪20g,金银花15g,连翘10g,柴胡8g,枳壳10g,夏枯草10g,蒲公英10g,败酱草10g,赤芍10g,当归10g,川楝子10g,郁金10g。取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患者纳食好转,活动时肝区仍痛,大便不畅,查舌质暗淡,苔黄腻,脉弦细,仍以疏肝清热法治之,原方加牡丹皮10g,栀子10g,再取5剂。三诊时患者肝区已不痛,腹中有时胀气,查舌脉同前,中药守方再取5剂,继续服用。四诊时患者肝区不适,口干,气短乏力,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患者有转阴虚之征象,治用养阴疏肝为法,方以一贯煎加味。 处方:沙参15g,麦冬10g,当归10g,白芍10g,郁金10g,川楝子10g,生地黄10g,枸杞子10g,白蒺藜10g,黄芪15g,芦根30g,木香10g。取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五诊以后至九诊,共1个月时间,病情逐步好转,精神正常,肝区亦无疼痛,处方一直照原方一贯煎加味服用,最后1次B超检查提示肝脾大小正常,未见异常显示。 点评:肝痈属肝郁化热,热伤气阴,以疏肝益气、清热解毒为治法,随病情灵活变通,标本兼顾,疗效较好。西医之肝脓疡属中医肝痈的范畴,在以前只能凭症状表现来诊断,如胁肋剧痛,局部肿起,恶寒发热,甚至溃破流脓,容易出现误诊误治。当今现代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使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也显著提高。本例患者一开始出现肝区痛、恶寒、发热,即用B超检查显示其肝脓疡的部位和大小,随即使用抗生素控制其发展,折其燎原之势,再用中药疏肝益气、清热解毒,随病情灵活变通,标本兼顾,促其速愈,表现出中西医结合和标本兼治之优势。 |
上一篇:中医治疗气血两虚型细菌性肝脓肿的方药
下一篇:中医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病案点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