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误案分析五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病例5:谷某,男,44岁,2006年10月27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恶寒发热、右胁部疼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遂到某医院诊治,经查血常规、肝功能、B超及CT等,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住院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足量抗生素、支持疗法以及服用中药汤剂进行综合治疗,15天后患者恶寒发热、右胁部疼痛诸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血常规升高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B超显示肝脓肿有吸收消散的趋势。宗上法继续治疗3周,患者除仍有午后潮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外,别无明显不适之感觉,医者认为是病后体质虚弱所致,让患者服用补中益气丸。服用后的前3天患者午后潮热似有所减轻,自汗盗汗确有减少,精神也有所好转,但第5天开始又相继出现心烦急躁、脘痞腹胀等症状,于第7天开始体温又明显升高(测体温38.6℃),右胁部疼痛再现并加重,复查血常规16.8×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8,病情出现了反复。之后停服补中益气丸,在应用足量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改服具有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排脓功效之中药汤剂,3天后病情逐渐平稳,1周后明显好转,守法继续调治20余天,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B超显示肝脓肿已完全消散吸收,病告痊愈。
分析:此为调治失宜,滥用补益之剂致误。急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处在恢复期(后期),多显现气阴耗伤、阴虚内热、正虚邪恋之象,此时宜给予养阴清热、扶正祛邪之剂,比如在继续应用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服用由太子参、百合、生地黄、沙参、麦冬、桔梗、薏苡仁、苇茎等组成的方剂就较为对症,对消除午后潮热、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病体顺利康复大有好处。需要说明的是应用补益之剂也应注意辨证,根据辨证选方用药,若不加辨证的滥用补益之剂,则将适得其反。此例患者的治疗由于医者忽视了辨证,致使处在恢复期,呈现气阴耗伤、阴虚内热、正虚邪恋之象的患者服用了补中益气之剂,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滋生内热,出现了变证,致使病情反复。如若应用时慎重一些,注意辨证,其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上一篇:中医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误案分析四
下一篇:中医解读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