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张某,男,45岁,2005年5月23日就诊。患者患乙型肝炎7年,时有纳差、乏力、腹胀,经常服葡醛内酯片、水飞蓟素片等以缓解症状。3年前病情有所加重,经查肝功能、B超等,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疗以稳定病情,经常服药以缓解症状。2周前因感冒患者病情再次加重,发热恶寒,腹部胀大如鼓,纳差恶心,小便短少,虽服药治疗数日,病情仍呈逐日加重之势,门诊以肝硬化腹水并发肝性脑病收住院。入院时患者壮热烦躁,口唇干燥,神昏谵语,定向力、理解力减退,面赤气粗,身目黄染,腹部胀大如鼓,厌食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测体温38.9℃,查体巩膜明显黄染,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有移动性浊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356U/L,谷草转氨酶248U/L,γ-谷氨酰转肽酶260U/L,总胆红素87μmol/L,清蛋白30g/L,球蛋白37g/L,测血氨78μmol/L,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大量腹水。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并发肝性脑病,中医辨证属毒火攻心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西药进行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中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②安宫牛黄丸,每次1粒,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③食醋50ml,加大黄粉5g,白及粉6g,保留灌肠,每日2次;④应用具有清心泻火、醒脑开窍作用的中药汤剂(水牛角粉6g,生地黄15g,郁金15g,赤芍15g,栀子12g,大黄9g,石菖蒲12g,牡丹皮12g,茯苓12g,半夏12g,竹茹15g,胆南星9g,黄连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或鼻饲。3天后患者壮热烦躁消失,神志逐渐清醒,小便量大增,大便变为稀溏,药已见效,仍按原方案治疗。继续治疗1周,患者病情没能继续改善,精神反又疲惫,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清涎等。初治时疗效很好,为何守法继续治疗病情没能继续改善,精神反又疲惫,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清涎等?细思之,当是过用清热解毒、清心泻火之剂,苦寒太过之故,乃证变而治法方药没能随证情变化所致的治疗失当。遂改变治法和用药,在西医治疗原则和用药不变的前提下,停用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及保留灌肠药,中药汤剂减少清热解毒、清心泻火、醒脑开窍之用药,适当增加健脾和胃化湿之品,以扶正祛邪……。药后患者精神逐渐好转,其他自觉症状也日渐减轻,依上述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加减,继续治疗调养1个月余,患者腹水完全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自述除仍稍有疲乏、纳差、腹胀、尿黄外,别无明显不适之感觉,病已明显好转并稳定。
分析:此为固守一法一方,忽视证变法亦变,药应随法变,致使治法用药失当。肝硬化腹水并发肝性脑病病情重、变化快,临证应注意随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法用药,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能取得好的疗效,若固守一法一方,忽视证变法亦变,药应随法变,很容易出现误治。本例患者初治时辨证准确,治法用药得当,故而疗效较好,不过3天后患者壮热烦躁消失,神志逐渐清醒,小便量大增,大便变为稀溏,说明病情已有变化,其热毒攻心之象已渐退,此时应及时调整治疗原则,但医者仍固守原治疗方案,没能随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法用药,结果出现治法用药失当,继续治疗1周,患者病情未能继续改善,精神反又疲惫,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清涎等。如若临证时能详加辨证,做到证变法亦变,药应随法变,则治疗失当不难避免。 |
上一篇:中医治疗肝性脑病的误案分析四
下一篇:中医解读急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