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气滞型
【主症】右胁胀痛或隐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口苦恶心,纳差厌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2g,白芍15g,香附10g,枳壳10g,木香9g,半夏12g,黄连12g,川芎12g,陈皮12g,郁金12g,麦芽15g,金钱草15g,茯苓12g,川楝子9g,甘草6g。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郁金、川芎疏肝解郁,利胆;枳壳、香附、川楝子、木香理气解郁,通降止痛;半夏、陈皮、麦芽、茯苓健脾化湿,消食和胃;黄连、金钱草清利肝胆湿热;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兼能健脾和胃、清利肝胆湿热,切中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的病机。 【注意】肝胆气滞势必横逆脾胃,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常有脾胃虚弱的情况存在,病属虚(脾胃)实(肝胆)夹杂,所以治疗时常将疏肝利胆与健脾和胃相结合,在疏肝利胆的同时多配有半夏、陈皮、麦芽、茯苓等健脾和胃之药。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患者每因生气、恼怒等情志因素致使病情反复或加重,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恼怒等,有助于其治疗和康复。 |
上一篇:中医解读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
下一篇:中医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