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丹溪心法》:鼓胀辨证与治疗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辨证与治疗
  (1)《格致余论·鼓胀论》:“予曰:气无补法,世人俗之言也。以气为病,痞闷壅塞,似难于补,恐增病势。不思正气虚者不能运行,邪气所著而不出,所以为病。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苟或气怯不用补法,气何所行。’‘‘‘”
  李东垣提出胀属脾虚,朱氏在仲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基础上倡言塞因塞用,用补益中气以健脾制肝来治疗腹水。后杨志一倡“治水莫离太阴,补土即所以制水”。而今日临床腹水多水瘀互结,仅化瘀利水实难收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旺血生瘀自化,久病鼓胀必入血入络,而瘀血久蓄,正气必伤,气不旺血能行吗?故化瘀当先补气,关幼波有“见水不治水,见血不治血,气旺中州运,无形胜有形”。此妙在以无形之气治有形之血、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之品有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糖原减少、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白术、黄芪、茯苓等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有的补气药还可提高清蛋白,纠正清球比例,因而促进腹水消退和肝功能的恢复。
  (2)《格致余论·鼓胀论》:“鼓胀又名单鼓,宜大补中气行湿。此乃脾虚之甚,须远音乐,断厚味,大剂参术,佐以陈皮、茯苓、苍术之类。有血虚者,用四物汤行血药,有脉实坚人壮盛者,或可攻之,便可收拾。”
  (3)《格致余论·鼓胀论》:“凡补气必带厚朴治腹胀,因味辛以气聚于下焦故也,须用姜汁制之。如肥胖之人腹胀者,宜平胃五苓共服之。如自人腹胀者,是气虚,宜参术,厚朴,陈皮。如瘦人腹胀者,是热,宜黄连,厚朴香附,白芍。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胀者,宜抵当丸,下死血。”
  从第二、三条原文可以看出朱氏用大剂参术补中气,佐以陈皮、茯苓、苍术行湿,善用姜、制厚朴以消气胀。治胀不拘于一端,注重辨证,血虚者用四物汤;脉实坚人壮盛者,便可峻下逐水;胖人多痰湿,用平胃散合五苓散治疗;有蓄血者,用抵当丸下死血,恶血除水道通。并指出腹水患者平时注意饮食,要断厚味,戒色欲,须远音乐。明代李延在《医学入门·鼓胀》补充说:“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提出腹水患者平时应少用盐酱,治疗要辅用一些消食化滞之品。这与今日临床要求腹水患者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相一致。肝腹水患者对盐的摄入必须严格控制,以每日0.5~1.0g为宜,腹水患者多伴有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病变等,所以忌食辛辣,油腻,酒类,以免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上一篇:朱丹溪《丹溪心法》:鼓胀病机
下一篇:朱丹溪《丹溪心法》:治鼓胀反对峻攻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