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枢·部气藏府病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一步行,时唾血。”
(2)《灵枢·经筋》:“ 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 (3)《素问·腹中论》:“ ……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 (4)《素问·腹中论》:“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伏梁为肿物在心下至脐,甚则至脐下,大如臂,如桥梁伏于腹中,故称伏梁。《内经》中所记载之伏梁可以分为两种。其一,为心之积,由于心气郁结,血瘀凝滞而成。此种伏梁包括胃及上腹部的包块或肿物,属于癥瘕范畴。其二,为上至心下,下至少腹之肿物,以腹部为主,由于血瘀化脓,热腐积脓,包裹脓血,上可呕血,下可便血。包括腹腔包块、炎性肿物、脓肿等,与癥瘕有所不同。 伏梁的治疗可采用李东垣伏梁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泻心汤等方加减治疗。现代认为本病包括胃癌、肝、胆、胰腺等肿瘤在内。以上条文论述了伏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预后等。 |
上一篇:《黄帝内经》:肥气
下一篇:《黄帝内经》:积与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