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蛰虫丸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此方对血液循环的影响颇多。有防治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 TXB2/PGI2平衡作用,减少血小板内cAMP含量,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和抗心肌缺血等等。
  (1)对高凝状态的影响:大黄蛰虫丸能明显缩短“血瘀”模型大鼠的红细胞电泳时间,使全血、血浆、血清和纤维蛋白原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呈降低趋势,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对血小板的黏附性有负影响,表明大黄蛰虫丸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有一定意义。[刘青云,王美纳,邱培伦.大黄蛰虫丸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2(10):58]。对 58例有微血管病变和32例无微血管病变老年糖尿病人与2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研究中发现,大黄蛰虫丸治疗后,微血管病变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α-颗粒胰蛋白-140(GMP-140)水平显著降低,电泳率(EPM)水平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揭示本方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李建生.大黄蛰虫丸对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1996;23(3):108]研究中还发现大黄蛰虫丸可降低血浆血栓素(TXB2),升高6-酮-前列腺素F12(6-Keto-PGF12),从而降低其比值,揭示本方对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环素(PGI2)平衡失调只有调节功效[李建生,梁小夏.大黄蛰虫丸对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小板聚集和TXB2及6-Keto-PGF12的作用.河南中医,1996;16(3):153]。大黄蛰虫丸能明显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抗原的含量,调节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提高血抗凝血酶Ⅲ、纤溶酶的水平,对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有比较好的疗效[魏练波,粟德明,陈宝田,等.大黄蛰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抗凝血酶Ⅲ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5(4):1]。
  (2)抗动脉粥样硬化(AS):黄焱明等的研究从降血脂方面揭示了大黄蛰虫丸对预防AS有一定作用[黄焱明.大黄蛰虫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0):589]。张殿增等在观察了本方降血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血管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发现大黄蛰虫丸组动物动脉AS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并使AS斑块消退加快,其病理学观察仅有明显的脂纹形成,部分动脉内膜尚属正常,揭示大黄蛰虫丸除降血脂外,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延迟或抑制AS的形成,如抑制胶原合成代谢,使AS斑块减少或促进其消退等[张殿增.大黄蛰虫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3):135]。
  (3)降血脂,治疗高脂血症:可降低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β-脂蛋白含量及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临床使用,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含量,同时能降低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其降血脂作用优于烟酸肌醇。黄焱明等研究观察了大黄蛰虫丸对高脂血症患者及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结果表明,本方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使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家兔实验也证实本方可降低其实验性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β-脂蛋白的含量。揭示大黄蛰虫丸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意义[黄焱明.大黄蛰虫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0):589]。
  (4)降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张殿增等观察了大黄蛰虫丸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其动脉壁与血浆TXB2/PGI2比值的影响,发现本方可明显延长电刺激破坏动脉壁内皮所引起的血栓形成的潜伏期,降低由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而形成的血栓干重,提高大鼠动脉壁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F1α)含量,降低血浆TXB2/PGI2比值[张殿增,王美纳,赵东科,等.大黄蛰虫丸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TXB2/PGI2比值的影响.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3;14(4):319]。他还在血瘀证动物模型上研究了大黄蛰虫丸对其微循环的影响,发现本方可明显减少血白细胞聚集和附壁,增加毛细血管口径及开放数,并改善毛细血管血液的流态、流速;同时使血瘀证动物全血及血浆比黏度下降,增加正常小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垂体后叶素诱发小鼠的心肌缺血[张殿增,王美纳,邱培伦,等.大黄蛰虫丸对血瘀证动物微循环的影响.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4;15(1):37]。

上一篇: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
下一篇:大黄蛰虫丸防治肠粘连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