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肝痈的主症、病因病机、分型、治则 1.《针灸甲乙经·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肝痈两胁下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2.《针灸甲乙经·淫第九下》:“黄帝问曰:病之生时,……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气不通而热相搏,乃化为脓。” 《针灸甲乙经》在《素问·大奇论》基础上对肝痈的症状和病因病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雍”是“痈”,“胠满”是“两胁下满”;其病机是体内阴不足而阳有余,气血阻滞,瘀热搏结而成。 3.《针灸甲乙经·阴受病发痹下》:“虚邪之中人也,凄索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薄于骨则为骨痹,……薄于脉中则为血,闭而不通,则为痈。” 《针灸甲乙经》指出“肝痈”的病机是外邪内侵,脉中气血不畅而发为痈。 4.《针灸甲乙经·病形脉诊第二》:“肝病急甚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大甚为内痈。” 5.《针灸甲乙经·淫第九下》:“痈发于胁名曰败疵,……其状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 此两条为肝痈已成和肝痈破溃时的症状。 6.《针灸甲乙经·淫第九下》:“痈发于胁名曰败疵,……治之以连翘草根及赤松子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令竭得三升即强饮,厚衣坐于釜上,令汗至足已。” 连翘草根据考据可能是连翘根,“连翘饮”是《内经》十三方之一,《针灸甲乙经》以之治疗,可能源于《灵枢·痈疽)篇,该篇云:“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病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挫连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马莳在《灵枢注证发微》解释:“连翘,今之连翘也。”《针灸甲乙经》提出了透表解毒的肝痈重要治疗原则。 |
上一篇:《黄帝内经》:首载肝痈病名、主症和病机
下一篇:朱丹溪《丹溪心法》:肝痈始发期门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