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1
【药物组成】柴胡12g,枳壳15g,香附15g,陈皮12g,白芍15g,川芎10g,甘草6g。 【随症加减】纳差者加党参、白术、佛手;胀痛甚加郁金、川楝子、青皮;口苦心烦加茵陈、栀子、黄连;便秘者加大黄;胁肋刺痛者加丹参、三棱、桃仁、红花。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临床运用】30例患者,痊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 李某,女,33岁。患者因饮食不慎致右胁肋胀痛,嗳气叹息,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弦。B超示:胆囊80cm×39cm,壁厚05cm,囊内模糊。辨证:肝郁气滞。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方药:柴胡12g,枳壳15g,香附15g,陈皮12g,白芍15g,川芎10g,郁金30g,川楝子6g,白术15g,麦芽9g,甘草6g,大黄(后下)3g。服2个疗程后,复查B超:胆囊如常。随访半年再未复发。 【经验心得】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当于中医的胁痛。《灵枢·胀论》曰:“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所述之症与胆囊炎颇为类似。笔者经过10年临床体验认为:胆囊炎的发病多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致肝胆郁结,胆汁疏泄不畅。按中医辨证,以肝郁气滞证临床多见,故以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为法则,方选柴胡疏肝散。此方出自张景岳《景岳全书》,由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白芍、甘草七味药组成。方中取柴胡苦平凉散之性而疏肝利胆,与枳壳、陈皮合而升降调气,取白芍苦酸之性而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香附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 【方剂出处】李文艳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02;(3):5 |
上一篇:治疗胆结石的自拟排石方
下一篇: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柴胡疏肝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