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分肝内和肝外两部分,肝内胆道包括肝内左右肝管、肝叶胆管和肝段胆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肝内胆管从毛细胆管开始,逐级汇成肝段、肝叶和肝内左右肝管,其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基本一致,三者均包绕在一结缔组织鞘(Glission鞘)内。 胆道系统与肝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有“肝胆相照”之说。胆管系统始自肝细胞的毛细胆管,汇聚成细胆管,小胆管,肝内胆管(左、右),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胆囊则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肝脏形成的胆汁流入胆囊,并在其中浓缩。进餐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助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近年来肝胆疾病的比率明显增多,而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古语“肝胆相照”有着特定的医学内涵——中医认为肝胆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和谐共存,一方患病,都会影响对方的健康。 当肝炎病毒侵入人体时,肝胆系统局部或全部会发生功能性的或器质性的改变,破坏了其生理效应,为胆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和环境,临床中发现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容易并发胆石症。在治疗肝病过程中发现患有胆石症的例子也很常见,但由于很多患者及其家属都不了解肝胆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他们常常对此感到很困惑。 由于对肝脏保健知识的缺乏,人们在护肝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胆道的保护,尤其是一些自认为是小问题的胆囊疾病,如无痛型的胆石病就是其中的一种。临床中常常发现患者自己觉得身体没有疲惫、黄疸、腹痛等不良反应,而且也没有听说胆管结石是不治之症,便认为这只是小毛病,不及时治疗,而致胆管结石最后发展为胆管癌。胆囊、胆管的体积比肝脏要小,从直观上使一些患者对其重视程度相对减少。但从另一角度看,有些发于胆道中的癌比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肝癌更厉害,胆囊癌、肝内外胆管癌就算切除了其效果也比肝癌差。因此,平时应注意对肝、胆的保护。 各种导致肝损害的因素作用于肝脏后,一方面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另一方面可导致肝的生理功能障碍。对脂肪的消化起着重要作用的胆汁是由肝细胞生成的,如果不注意饮食结构和饮食均衡,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就会形成石性胆汁。在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养成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的同时,适度的锻炼、乐观平和的心态对个人保健和保胆护肝尤为重要。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禁酒,宜进食适量的谷物类、精瘦肉、短链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高脂性食物。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应禁酒,饮食中注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蛋黄、黄豆、鱼类等,并常食新鲜水果、蔬菜;但伴有肝性脑病者应少食动物蛋白或禁食蛋白。胆道疾病应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膳食等。通常人体摄取营养应量出而入,避免营养过剩。同时,患者需根据所患疾病科学营养搭配,必要时向专家请教。 |
上一篇:教您找到适合的医院和医师
下一篇:肝的神经支配及肝的血流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