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胆石症根据临床症状通常也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与胆囊炎相同。其中急性期主要表现在腹痛、黄疸、消化道症状和寒战高热方面,症状与胆囊炎急性期大致相同;慢性期(发作间歇期)内容与胆囊炎慢性期内容大致相同。 (二)辅助检查 胆囊炎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已经涵盖胆石症的相关内容,可以参照此前的有关章节。 诊断相关的X线与其他检查,大致如下(部分内容可参照胆囊炎相关章节): 1.X线腹部平片胆囊结石中10%~20%为阳性结石可显示;合并急性胆囊炎时,可显示肿大的胆囊及其炎性包块的软组织影,胆囊下方肠管积气、扩张等反射性肠郁积征;右膈抬高,右胸积液、盘状肺不张;或胆囊及其各层积气、周围组织积气等均有利于诊断。 2.静脉法胆道造影对拟诊胆囊炎胆囊结石不宜口服胆囊造影剂;肝功好、血清胆红素<4mg/dl、无碘过敏者可予进行。将50%葡萄糖液与50%胆影葡胺各20ml,静脉缓缓注入,注射时间不应<15分钟。一般注入后20~60分钟X线片能清晰显示肝内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如肝功差,胆管显影的最高密度多向后推移到60~120分钟。如显示胆管有扩张或狭窄及密度不均匀的结石阴影,即有利于本病诊断。如胆管造影剂密度60分钟后仍无逐渐变浅,而在120~180分钟照片,影像更清晰,即谓“滞留密度增加征”,提示胆总管下端梗阻。如果胆管显影良好,而胆囊不显示,则提示胆囊存在有急、慢性炎症或有结石或胆囊管梗阻。为本病提供了诊断依据。 3.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适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拟诊胆道结石、狭窄及与其他胆管疾病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勿需特殊设备,造影成功后图像清晰,可提供胆道内正确的解剖关系、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操作仍有一定盲目性,非梗阻性黄疸成功率为24.6%(梗阻黄疸可达92%~98%),是一种损伤性检查,可有胆汁性腹膜炎、内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其发生率细针穿刺者达1.4%~3.4%)。故宜在术前一日进行。 4.超声波检查A型超声波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存在某些缺点,已被淘汰。 B型超声波:光团和声影是其诊断胆道结石的主要标志,能测胆囊的大小及其收缩功能,且可通过胆管的“靶环征”测定胆管横断面直径,可判断胆管扩张及其梗阻部位。资料表明B超对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2%~98%,对胆总管结石者为64%,对肝内胆管结石则为64%~68%,无结石者准确率达98%~100%。可见B超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具有无损伤、快速、经济、适应证广、可多次重复,已列为本病常规检查,但亦有1%假阳性、2%~4%假阴性,故应注意结合临床,才能正确诊断。 5.其他ERCP和MRCP参见胆囊炎辅助检查。 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准确率为51.7%,而且可显示胆管扩张程度,证实胆道梗阻的存在及其部位。也能显示胆囊的大小并阳性结石。 十二指肠引流术:现已较少采用。通过引流胆汁的有无,可了解胆管、胆囊管(颈)是否梗阻或胆囊收缩功能丧失;如引流胆汁内有脓球、胆固醇结晶、胆红素沉渣、上皮细胞、虫卵或细菌等,有助于胆石症的诊断。 (三)诊断 根据胆石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认真仔细地综合分析,一般多可作出初步诊断。病人常有反复发作的胆道疾病史或有慢性上腹痛和消化不良,在一定诱因下引起典型的胆绞痛发作,具有右肩背部放散性痛和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或黄疸,再结合右上腹、剑突下腹膜刺激体征、淤胆性肝大表现、再联系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细致分析,即可做出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诊断。 鉴别诊断内容参见胆囊炎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