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臌胀是指腹部胀大,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的病证。“臌”指腹大皮急,其状如鼓;“胀”指腹部胀满不适。臌胀两字,简要地概括了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旰硬化腹水形成期。 至于其他疾病出现腹水,如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腹水,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心肾疾病等,表现臌胀特征者,亦当按本内容辨证施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臌胀病因多属以下4种。 1.酒食不节如嗜酒过度,或恣食甘肥厚腻,酿湿生热,湿浊内聚,遂成臌胀。 2.情志刺激忧思郁怒,伤及肝脾,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而成臌胀。 3.虫毒感染虫毒感染,阻塞经隧,气滞血瘀,清浊相混,水液停聚。 4.病后续发黄疸日久,湿邪(湿热或寒湿)蕴阻,肝脾受损,气滞血瘀;久病不愈,气滞血结,脉络壅塞,正气耗伤,痰瘀留著,水湿不化;久泻久痢,气阴耗伤,肝脾受损,生化乏源,气血滞涩,水湿停留。 病位主要在于肝脾,久病及肾。病理变化为气、血、水互结,由于肝脾肾三脏助能失调,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而致形成臌胀。故喻嘉言曾概括地说:“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气、血、水三者既各有侧重,又常相互为因,错杂为病。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初期以实为多,后期以虚为主。本虚指肝脾肾三脏的损伤;邪实指气血水的壅结。一般初起,多为肝脾功能失调,此时正气损伤不著,病势较轻,以标实为多。后期肝脾损伤日渐明显,进而肾气亦虚。肾阳衰微,则蒸化无力,开合不利,肾阴不足,阳无以化,则水津失布,故以本虚为主。然本虚标实往往错杂互见。 本病预后一般较差,治疗颇为棘手。病在早期,适当调治,尚可收效;延至晚期,邪实正虚,若复感外邪,病情可致恶化,见神昏谵语、痉厥等严重征象。 (二)辨证论治要点 1.辨证要点 ①辨虚实、标本之主次:初起,肝脾失调,以邪气盛实为主,正气亏虚不甚明显,病程相对较短;久病,损及肝脾肾,以正虚为主,病程较长。 ②标实者辨气、血、水的偏盛:气臌,肝郁气滞,少量腹水,肠腔充气;水臌,脾虚湿阻,腹水量多,下肢浮肿;血臌,肝脾血瘀,积块肿大,瘀血征突出者。 ③阳虚与阴虚:本虚尚须辨阳虚与阴虚的不同。脾肾阳虚证,腹大但胀满不甚,早宽暮急;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不舒。 2.治疗要点 标实者,分别采用行气、活血、利水或攻逐等法;本虚者,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本虚标实,错杂并见者,当攻补兼施。 除以上基本原则外,还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关于逐水法的应用 适应证:适用于水热蕴结和水湿困脾证。 用法:牵牛子粉,每次吞服l.5~3g,每天1~2次。或舟车丸、控涎丹、十枣汤等选用1种。舟车丸每服3~6g,每日1次,清晨空腹温开水送下。控涎丹3~5g,清晨空腹顿服。十枣汤可改为药末: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装胶囊,每服1.5~3g,用大枣煎汤调服,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以上攻逐药物,一般以2~3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停3~5天后再用。 使用中注意如下的事项。 ①中病即止:在使用过程中,药物剂量不可过大,攻逐时间不可过久,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昏迷、出血之变。 ②严密观察:服药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药后反应,加强调护。一旦发现有严重呕吐、腹痛、腹泻者,即应停药,并做相应处理。 ③明确禁忌证:臌胀日久,正虚体弱;或发热,黄疸日渐加深;或有消化道溃疡,曾并发消化道出血,或见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 (2)其他 ①祛邪与扶正配合:根据病情采用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方法,扶助正气,调理脾胃,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②臌胀“阳虚易治,阴虚难调”: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若是阴虚型臌胀,温阳易伤阴,滋阴又助湿,治疗颇为棘手。临证可选用甘寒淡渗之品,以达到滋阴生津而不粘腻助湿的效果。此外,在滋阴药中少佐温化之品,既有助于通阳化气,又可防止滋腻太过。 ③腹水消退后仍须调治:经过治疗,腹水可能消退,但肝脾肾正气未复,气滞血络不畅,腹水仍然可能再起,此时必须抓紧时机,疏肝健脾,活血利水,培补正气,进行善后调理,以巩固疗效。 ④臌胀危重症宜中西医结合即时处理:肝硬化后期腹水明显,伴有上消化道大出血、重度黄疸或并发感染,甚则肝性脑病者,病势重笃,应审察病情,配合有关西医抢救方法及时处理。 (三)辨证分型 1.气滞湿阻证 (症状) ①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 ②兼症: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 ③舌脉:舌苔薄白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2.水湿困脾证 (症状) ①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②兼症: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 ③舌脉:舌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3.水热蕴结证 (症状) ①主症:腹大坚满,脘腹胀急。 ②兼症: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泄。 ③舌脉: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浊水内停。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4.瘀结水留证 (症状) ①主症: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结痛如针刺。 ②兼症: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 ③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 (病机)肝脾瘀结,络脉滞涩,水气停留。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5.阳虚水盛证 (症状) ①主症: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 ②兼症:面色苍黄,或呈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 ③舌脉: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6.阴虚水停证 (症状) ①主症: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 ②兼症: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③舌脉: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
上一篇:黄疸的机制与辨证分型
下一篇:常占杰临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