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叶下珠又名叶下珠、珍珠草(与茅膏菜科的地下明珠不同,地下明珠也叫珍珠草,又叫茅膏菜,有毒)、珠子草等。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叶下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亚热带地区,生长在村旁、路边、河流两岸、荒滩野地等地方。叶下珠微苦、凉。归肝、肺经,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等功效。具有抗乙肝病毒、抗肝细胞损伤、抗肝纤维化和抗肝癌等药理作用。苦味叶下珠是乙肝扶正解毒汤的主要药物之一,使用时不可缺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最近在对大量研究报告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国内近百种治疗乙肝的中药中,能提供对乙肝治疗有潜在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有猪苓多糖、苦参碱、叶下珠、甘草类制剂和丹参制剂。其中叶下珠有望与拉米夫定等西药联合应用以起到减毒增效作用,成为治疗乙肝植物药的新选择。
1982年印度学者Thyagajan等首次报道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amarusL)体外对HBsAg有灭活作用,陈亚西等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进行了不同产地中草药叶下珠及联用中药苦参和抗菌药环丙沙星的抗鸭乙肝病毒(DHBV)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叶下珠、云南叶下珠能使鸭血清中DHBV-DNA水平下降,而重庆叶下珠无此作用;云南叶下珠停药后有血清DHBV-DNA回升现象;广西叶下珠与苦参合用,无明显协同作用,但与环丙沙星合用,似有增强抗病毒作用。黄正昌等应用HepG2.2.1.5细胞株及雏鸭乙型肝炎模型对台湾细叶油柑(PhyllanthusSimplesRetz.)水提物和醇提物进行了体内外抗乙肝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台湾细叶油柑水提物和醇提物对Hepg2.2.1.5细胞株的HBsAg分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醇提物对HBeAg的分泌无抑制作用;在体内抗鸭乙肝病毒实验中,分别用台湾细叶油柑水提物10g/(kg·d)和5g/(kg·d)分别给药5天、10天,停药3天时均有显著体内抑制DHBV-DNA作用,而醇提物无抑制DHBV-DNA作用,提示台湾细叶油柑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种水溶性物,具有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和HBsAg结合活性,为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来源。仲英等对叶下珠的干燥全草进行了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通过抗病毒、抗HBsAg及保肝试验,发现了抗病毒的活性成分。 |
上一篇:乙肝扶正解毒汤能否配合西药使用
下一篇:苦味叶下珠哪里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