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都称药物性肝病。因黄疸而住院的病人中有2%是由于药物性肝病引起的。在暴发性肝衰竭的病人中,有25%被认为与使用药物不当有关,尤以老年人多见。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使用,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日益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乱吃药物会损肝 我们知道,药物本来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如果使用得当,就可以治病;但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其毒副作用必然会“致病”。因为肝脏是药物(特别是来自胃、肠等消化道和门静脉的药物)在进入人体后最主要的代谢、解毒的场所,所以肝脏受到损害也是避免不了的。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二是身体对药物的反应。药物性肝病的发病可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早期发现肝脏损害与药物有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症状出现或ALT升高后继续使用这种药物治疗,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就会大大增加。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相似的肝脏损害,一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也可能不止一种表现,并且可以出现肝病、胆汁淤积等重叠现象。 |
上一篇:丙型肝病治疗中怎样选择抗病毒药物?
下一篇:哪些药物滥用会引发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