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正是乙肝等疾病病毒流行的季节。乙肝至今还没有特效疗法,更没有特效药品,这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持久存在于病人的肝细胞内并不断复制,因而不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和药物彻底清除。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也有些人会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面对如此庞大的乙肝病毒携带群体,面对医学界至今仍没有攻克的医学难题,我们应当以一种科学审慎的态度去共同面对。怎样正确认识乙肝?乙肝有哪些主要的传播方式?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黄时浩。 朋友感染乙肝病毒遭周围人歧视 记者的一位朋友不久前突然被医院诊断感染上了乙肝病毒,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他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立即像躲瘟神一样远离了他,包括他平时最要好的一位朋友,在得知他的情况后,再也不敢与他一起同桌吃饭了。 这位朋友痛苦地告诉记者,自从他感染乙肝病毒的消息传出后,很少有人来他家串门,偶尔有不知其患病消息的朋友来访,嚷着要吃要喝,但当他告诉对方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时,对方往往像被雷电击中了一样,等回过神来便勉强敷衍说:“没事的,能传染给我么?”但留他吃饭,他肯定就不吃了,连茶也不敢再喝一口,随后装模作样拍着脑门叫道:“哎哟,瞧我这记性,我还要出去办一件事的!”然后便落荒而逃。看着这些人的狼狈相,这位朋友在感到自卑的同时,更对这些人的表演感到尴尬。 像记者朋友的这般境遇,其实很多乙肝患者都碰到过。由于人们对乙肝概念的生疏乃至误解,使得人们几乎到了“谈肝色变”的地步。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常常会因此陷入工作、婚姻与人际交往的困境中。 我国每年新增乙肝病人数约50万 记者从黄时浩医生处获悉,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慢性乙肝病人约2000万例。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病或相关性疾病,而每年我国乙肝新发病人数约有50万,每四个传染病人中就有一位乙肝病人。 黄时浩告诉记者,我市的比例与全国的比例大致相当,尽管近年肝炎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乙肝患者的比例却有增无减。因社会交往的需要,许多人频频出席宴请活动,造成乙肝病毒传播的环境更加开放。因而,发病者中尤以40岁以上的成年人居多,病毒性乙型肝炎,正在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肝病毒传播主要有四种方式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的一般接触,是不会感染的。”黄时浩肯定地说。他告诉记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都是肝炎病人,一般来说,携带者只要肝功能正常、稳定,传染性低下,一样可以正常工作(除一些特殊的行业如食品、餐饮从业人员、保育员以外),对周围的同事、朋友均不可能构成直接的威胁。那种“谈肝色变”的过分恐惧其实是一种盲目无知的表现。 他介绍说,乙肝病毒的传播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是母婴传播方式。孕妇携带乙肝病毒者可通过胎盘传给孩子,分娩后哺乳也可以传播。 二是性接触传播方式。在夫妻中一方带病毒的情况下,可通过性生活的方式传染给对方,而性乱和卖淫嫖娼更加容易传播。 三是血液传播方式。输血、使用没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和针头,以及拔牙、穿耳、文身等都有可能传播乙肝病毒。 四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和伤口渗出液中含有乙肝病毒,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餐具,可能会染上病毒。皮肤和黏膜破损,也会给乙肝病毒的传播创造机会。 黄时浩认为,乙肝病毒经消化道传播的几率很低,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就更低了。健康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虽然会共用办公桌、椅、电话及书写工具等,但都是间接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没必要恐慌。 注射疫苗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眼下正值春夏之交,是各种病毒繁殖传播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乙肝病毒,其感染传播途径很广,市民在出席应酬场合时,建议用公筷,最好是自助餐形式,这样有利于自我保护,减少乙肝病毒交叉感染的机会。还有就是餐具的消毒卫生一定要做好,外出聚餐最好是选用整体消毒包装的餐具,虽说每套餐具多了那么一两块钱,但相对于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来说,却是值得的。”黄时浩说,“乙肝病毒虽然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进行传播,但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远离乙肝病毒。”他强调道:“对健康人来说,注射疫苗显然是预防乙肝最方便、最省钱,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就目前医疗界的情况来看,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每支10元左右,每套30元左右,一般市民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阴性,身体不发烧,就可接种。接种共三次,在第一次接种之后1个月、6个月再接种第二针、第三针。 黄时浩提醒说,夫妻双方若有一人是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另一方或其他家庭成员应尽快打预防针,为自己筑上一道防线。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绝大多数体内已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就没必要再打疫苗了。 |
上一篇:乙肝常识:春宵一刻 警惕肝炎!
下一篇:乙肝常识:春末夏初 当心肝炎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