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肝炎会转化为肝硬变吗?
肝硬变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细胞反复弥漫性变性坏死,继之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脏正常小叶结构破坏和血液循环途径发生改变,造成肝脏变形、缩小、变硬,并形成结节状而成肝硬变。 肝硬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在我国,其病因主要与病毒性肝炎有关,而在病毒性肝炎中,一般认为甲型肝炎不引起肝硬变,丙型肝炎虽可引起肝硬变,但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肝炎后引起肝硬变主要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此种肝硬变一般为大结节型,少部分为小结节型或混合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硬化的病因学关系,从下面几方面的研究资料可得以说明。一些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肝硬变患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变者或一般人群;我国台湾省有报告指出,肝硬变的HBsAg阳性率高达85.4%,而对照组仅为14.7%。我国大陆二些研究资料表明,在肝硬变病死者尸检的肝组织中,经免疫组化染色查明有乙型肝炎病毒指标者(HBsAg,HBcAg)北京报告为85.7%,上海为85.5%,广州为74.5%,广西为71.8%,根据肝硬变患者中乙肝病毒的高存在率,可说明肝硬变的发展与乙型肝炎密切相关。临床观察也证实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的转变,上海医科大学追踪观察424例急慢性乙肝患者,发现41.2%的乙肝患者后期转化为肝硬变。 2.肝炎后肝硬变有哪些临床表现? 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数患者可呈现持续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症状与体征。少数患者也可因症状轻微或极不明显,以至在手术或尸体解剖时才出现肝硬变。 肝硬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不适、上腹腔痛及腹泻等。其中乏力和食欲不振出现较早,且较突出。上述症状常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肝功能检查多正常或轻度异常。一般来说,代偿期肝硬变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而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症状较重,且可见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1)全身症状:肝硬变常见的全身症状为疲倦和乏力。轻的患者疲倦较轻,严重者可见全身衰弱,甚至卧床不起。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肝病时食欲减退,摄入热量不足;②肝脏病时糖、蛋白质、脂肪等中间代谢障碍以致能量供应发生障碍;③肝脏损害时,血内胆碱酯酶含量下降,以及胆盐蓄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作用,引起神经—肌肉传递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④肌肉活动所产生之乳酸转变成为肝糖元发生障碍,使肌肉组织中乳酸蓄积过多;⑤肝脏疾病时,肠中缺乏胆汁,吸收脂溶性维生素E障碍,维生素E缺乏可以引起营养性肌萎缩以及肌无力现象。此外,水与电解质的紊乱、钾与镁含量减少以及低血钠综合征等也有关。 (2)消化道症状:肝硬变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食欲减退,表现为饮食量明显减少,甚至不思饮食。这是因为静脉压增高而使消化道充血,蛋白质缺乏而致胃肠道水肿,消化酶缺乏以及胆酸产量减少等,从而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以及蠕动发生障碍。食欲减退与摄入的营养过少,更不利于肝硬变患者营养供应,致使全身情况恶化。 肝硬变患者有时感到恶心,严重者可见呕吐,有的尚有口干、口苦、津少舌干等症状。另外,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约10%有腹泻,失代偿期的患者约20%有腹泻。其原因可能为结合胆盐缺乏,影响脂类浓度的微胶粒相(团),使脂肪吸收障碍以及肠道水肿等引起。 (3)肝脏本身改变:肝硬变早期肝脏一般较大,质地多较硬,表面尚光滑;晚期可触及结节或颗粒状,一般无压痛,当肝细胞进行性坏死或并发炎症时则可有压痛。多数伴有不同程度脾肿大。 (4)内分泌与代谢失调:肝脏是内分泌激素灭活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硬变患者由于肝细胞的病理改变,导致激素的灭活和代谢异常。 ①性腺功能减退:肝硬变患者因肝功能减退而见睾丸酮产生减少、血清睾丸酮水平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较正常人高。临床上男性患者常有性功能减退和女性化,可出现阳萎,胡须和体毛减少,睾丸萎缩和前列腺变小,或见乳房发育,呈女性体毛分布和体态。女性患者有月经失调、闭经、月经减少及无排卵周期发生率增高,不育症及性欲减退。此外,患者面部、颈、上胸、肩背和上肢可出现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部位有红斑(肝掌)。 ②醛固酮增多:肝脏是醛固酮灭活的主要部位,肝硬变患者晚期常有醛固酮增多现象。由于醛固酮增多时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使钠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增多时作用于集合管致水的吸收也增加。钠水潴留使尿量减少和浮肿,对腹水的形成和加重也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③糖代谢异常:肝硬化病人由于肝脏对血糖调节发生障碍,可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表现。由于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导致葡萄糖代谢机能减退,使血糖升高。肝硬变患者晚期也可出现低血糖,由于肝脏贮存糖原及糖原异生作用功能低下,特别在摄入糖量不足时更易出现低血糖。 (5)出血倾向和贫血:肝硬变患者的毛细血管脆性往往增加,因此,患者容易出血。毛细血管脆性的增加,与肝脏损害有关,例如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K的利用障碍以及某种毒素之作用等。患者亦因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肝细胞功能不全和衰竭时制造的凝血因子减少而易于出血。出血的部位可见于鼻粘膜、齿龈或皮下。 (6)脾脏肿大:肝硬变时脾肿大是由于门静脉压增高,脾静脉血流经门静脉发生障碍而使脾脏肿大,为正常的2~3倍,部分可平脐或达脐下。 |
上一篇:乙肝常识:乙肝与免疫
下一篇:乙肝常识:乙肝与丙肝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