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常识: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一、传染源

各型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均可作为传染源。HBV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急性患者从发病前数周至整个急性期内均有传染性,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

慢性乙肝病人常携带HBV,且反复发作,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HBsAg携带者是指血液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全世界HBsAg携带者约3亿,我国占1/3以上,估计为1.2亿左右。

慢性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的传染性与e抗原(HBeAg)、HBV DNA、DNA聚合酶(DNAP)、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是否阳性有关。HBcAg、HBV DNA、DNAP、PHSAR阳性者,传染性较强。HBsAg携带者因体内HBsAg长期阳性,且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HBeAg、HBV DNA、DNAP、PHSAR等指标阳转,从而使传染性增强。在我国人群中,HBsAg携带者的比例较高,因此,他们是更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经血或血制品传播,凡含有HBV的血液或体液.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一)经血传播

是乙肝低地方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包括输入血液和血制品、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窥镜检查、针刺、纹身、扎耳环孔和医务人员意外刺伤等。近年来,献血员在献血前进行HBsAg的筛查,使输血后乙肝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尚未完全杜绝,少数HBV DNA阳性,而HBsAg阴性的血液仍可引起感染。HBV存在医源性传播。血透析室、器官移植室、口腔科、肿瘤科医务人员和病人以及接触血液的生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HBV感染率较高。药瘾者因共同使用污染的注射器而造成HBV传播。

(二)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在乙肝呈地方性流行地区较为重要。患急性乙肝和携带HBsAg的母亲可将HBV传染给新生儿。据统计,人群中40%-50% 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传播,估计在80%以上,分娩时经产道,新生儿接触或摄入含HBV的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等引起HBV感染,10%左右为宫内传播。此外,产后通过母乳喂养及密切接触等传播也有报道。

(三)性接触传播

是乙肝低地方性流行地区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西方国家中男同性恋、异性恋或宿娼等性乱交行为是造成HBV流行的重要传播方式。在家庭内,HBsAg阳性者的配偶较其他家庭成员更易感染HBV。

(四)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导致HBV感染,家庭人员间的密切接触可造成家庭中HBV感染的聚集现象。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剃须刀等也可引起HBV感染。约30%~50%左右HBV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可测到HBsAg。动物实验表明,含HBV唾液具有传染性。

(五)其他传播途径

臭虫、蚊子和虱子等吸血昆虫可机械携带HBV,但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

三、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乙肝为全球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按人群中HBsAg携带率和抗-HBs阳性率高低,可分为三类:(1)低流行区:HBsAg携带率低于1%,抗-HBs阳性率低于10%,新生儿和儿童感染不常见,如北欧、英国、中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等; (2)中流行区:

HBsAg携带率在1%-5%,抗-HBs阳性率低于20%~50%,如南欧、东欧、地中海地区、日本、西南亚、前苏联等,新生儿和儿童感染较常见;(3)高流行区:HBsAg携带率在10%-20%,抗-HBs阳性率可达70%以上,新生儿和儿童感染相当普遍,如东南亚地区、非洲和我国等。

2.季节分布

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为散发,无水型和食物型暴发或流行。

3.人群分布

我国一般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乙肝的发病率、现患率和HBsAg阳性率的年龄分布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10岁以前,第二个高峰在30~40岁组。

上一篇:乙肝常识: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
下一篇:乙肝常识:乙肝两对半指标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