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传播的血缘关系?
我国乙肝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特点,乙肝往往依照血缘关系的亲近程度代代相传。这又把乙肝的发病和演变和人体基因易感性和基因缺陷相联系。关于乙肝传播的家族聚集性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对于其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乙肝家族聚集性是我国乙肝高发的根本原因和最显著特点。只有根治乙肝家族代代相传的祸根,我国才能摆脱乙肝大国的不利局面。 作者做了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我国乙肝家族聚集性不仅十分普遍,并且传播规律与血缘关系密不可分,提示乙肝的传播和发病与人体基因特点相互关联。 1999~2001年随机调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病人1068例。病例来源:门诊初诊及复诊病例;住院病人;咨询信函等等。病例分布: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年龄分布:4~72岁。 男性656人,女性412人。已婚者670人,未婚者398人。初诊即确认(初次就诊的乙肝现症感染者明确提供家族内部存在有乙肝聚集情况)乙肝家族聚集史者742例(占总例数的69.48%)。二次补充确认(初次调查时否认有乙肝家族聚集情况,重新对其家族成员进行乙肝病毒检查后确认)89例(占总例数的8.33%),具有乙肝家族史总例数831例,占调查总数的77.81%。831例具有乙肝家族聚集情况分析,一级血缘关系(亲代和子代、兄弟姐妹之间)同为现症感染者342例,二级血缘关系(叔伯、舅姨、堂兄妹等)95例,一级、二级血缘关系都具有者394例。对于473例已婚者的配偶进行的调查显示:乙肝配偶同为乙肝现症感染者只有23例,对于831例乙肝家族聚集史人员的非血缘关系亲属(姑父、姨夫、舅妈、婶娘、姐夫、嫂子、弟妹等等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同为乙肝现症感染者只有39例。这说明乙肝家族聚集情况,不能简单认为是乙肝家族成员平素接触密切,平行感染所致。作者深入乙肝家族内部进行的调查结果更进一步证实乙肝血缘传播的特点。作者前往6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随机调查了10个乙肝聚集家系,这10个乙肝家系乙肝病毒现症感染者涉及三代以上,家系乙肝聚集情况呈明显的血缘关系联接,如河南周口的乙肝患者吕某,其祖母死于乙肝肝硬化腹水,但其祖父目前仍健在,没有患肝炎;其父亲也为乙肝肝硬化患者,目前情况尚可,处于代偿静止阶段,母亲检查乙肝病毒指标,核心抗体为阳性,肝功正常;其伯父及两个姑姑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其婶娘、两个姑父都没有乙肝;吕某本人生育一男一女,男孩乙肝表面抗原也为阳性,但吕某妻子检查乙肝病毒指标为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也非乙肝现症感染者:一个姑姑所生的女儿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家族聚集特征很像大树的干支关系,每个干支均由血亲关系延伸,干支的每一个联结点都有血缘关系。几乎所有的乙肝家族非血缘关系的亲属,大多为乙肝抗体阳性———有的表面抗体为阳性,有的核心抗体为阳性,有的几项抗体同为阳性,多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现症感染者极少。 这说明密切接触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极有可能造成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往往呈一过性,最终病毒都会被清除。但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乙肝亲属,情况则不同,垂直传播迹象十分突出,祖父或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传给父亲或叔伯、姑姑(妈妈、舅舅、大姨),再传给儿子或侄子(外甥),再传给孙子,这些传播均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有研究表明,乙肝家系中所传播的乙肝病毒具有同源性,乙肝病毒的基因特点、优势株的结构及片段基因编码几乎一致。 那么为什么乙肝传播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特征呢?这肯定与乙肝家系血亲成员的基因多态性有关,人体基因多态性是决定对于乙肝病毒是否易感并得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和病毒本身特点及人体免疫机制有关。但是乙肝种族、国家、家庭分布的绝对不平均性(显著差异),肯定与各民族人体不同的遗传基因有关。现在对于乙肝发病与人体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已引起广泛重视。 最终解决我国患者病情缠绵、难以治愈这一难题的关键,可能就在于搞清乙肝家系基因特点,并针对基因缺陷,加以纠正和修补,最终使乙肝患者不向硬化或肝癌阶段发展。 乙肝具有如此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来源方式主要是代代的垂直传播,这是不是说乙肝患者就不能结婚生育了?是不是乙肝父母一定会将自己的乙肝传给下一代呢?其实并非如此,乙肝垂直传播概率并不是100%的,乙肝父亲将乙肝传给子代的概率是20%~30%;乙肝母亲为“大三阳”时,生育的孩子大多数会感染乙肝。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乙肝患者生育的孩子均能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患者的后代就可以基本杜绝乙肝的延续。所以,乙肝疫苗的普种是根治我国乙肝代代相传的惟一有效的、最为经济的途径。 总之,不能简单地认为乙肝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乙肝是一种涉及到遗传、免疫、感染三大因素的疾病,攻克乙肝,尚须密切结合和考虑到这三方面的因素,治疗乙肝应从基因、抗病毒、免疫调整三方面入手,方能最终、彻底解决乙肝这一医学难题。 |
上一篇:为什么怀疑乙肝一定要从“两对半”查起?
下一篇:乙肝是性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