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承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经验 [汪承柏.高胆红素血症的中医治疗.辽宁医学杂志,1995;9(1):22] 汪承柏主任医师是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著名肝病专家,他认为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运用西药,特别是肾上腺激素治疗无效时,运用中医中药可以获得显效。但在临床应用时宜明确西医诊断(如各型病毒性肝炎、药物过敏或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医病因病机(包括湿热、寒湿、火盛、痰瘀等)、胆红素结合与排泄障碍等。慢性活动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诊时绝非为单一症候,常见多种症候并存。但由于病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从而一时难以做出准确的辨证。治疗中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症,兼顾他症。此外,从整体状况分析病情也很重要,须知黄疸有湿热、寒湿、火盛、瘀热等成因,不能一见黄疸,即认为是湿热,而投以大剂苦寒清利之品。
在治疗中尤其要重视血热血瘀之病机。由于本病是慢性疾病,久病入络,因此常可导致血瘀。正如《张氏医通》所说:“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慢性活动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见症,血瘀又可加重病情,甚至是黄疸加深的病机。血瘀发黄的主要特点是小便不利。沈金鳌也说 :“诸黄皆小便不利,惟瘀血发黄,小便自利。”临床所见确是如此。这些病例虽然有重度黄疸,却小便自利。此外,在血瘀较重的高黄疸病例中,常瘀热互结。邪毒深伏,有明显的里热证,此即所谓“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有的病例有严重的出血倾向,黄疸合并出血系由“脾胃火热,热伤于心,心主血,热气盛,故发黄而动血”。历代医家对瘀热胶结发黄的治疗,多主张用犀角(代)散等凉血活血之剂,但近世医家报道不多。近几年来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收效较好。 诊治慢性活动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不必拘泥于分型,重在认真辨证,因为这类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变化快,病情重,很难用一个或几个证型确定,也很难用几个固定方剂解决病人的各种矛盾。当然根据大量临床实践,对某一证型,采用相对固定方剂,仍属必要,这样既便于重复,也有利于推广。 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用药经验上,汪氏提出“凉血活血重用赤芍”,赤芍每日用量可用至100g或更大,无任何毒副反应。常配伍丹参、葛根、瓜蒌等药物,该院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共治疗高胆红素血症300余例,退黄显效率为94%,协作单位观察370例,退黄显效率为75%。 |
上一篇:朱良春治疗难治性黄疸:黄疸久稽寒瘀审莶苓四逆白术增
下一篇:李昌源治疗黄疸胁痛:利湿清热退黄法——适用于阳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