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但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 第一,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后HBeAg一般会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后3~4个月,HBeAg能够转阴,抗-HBe出现,则表示预后良好。 第二,有助于评价乙型肝炎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病毒颗粒,多数HBV-DNA呈阳性,所以HBeAg阳性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阳性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阳性,可能HBV产生了变异,仍有一定的传染性。 第三,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第四,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降低,而抗-HBe、甲胎蛋白(AFP)增高,故在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中,抗-HBe阳性、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 第五,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阳性可能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染率。 |
上一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表示什么
下一篇: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和核心抗体有什么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