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然而在临床实际中仍然有极少数人即使注射过乙肝疫苗仍被乙肝病毒感染,这种情况即所谓“疫苗无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4种:
(1)接受疫苗保护的个体免疫反应能力低下,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此现象参见上述“无免疫应答”。 (2)注射疫苗的剂量不够,没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时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加大疫苗剂量。Bertino等1997年曾经报道对接种3针血源性乙肝疫苗接种的无应答者,在接种3针重组乙肝疫苗后,在接种抗原量为10μg的两个试验组,仅有62.5%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但对另一抗原接种量为40μg的试验组,则100%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提示免疫应答的产生与抗原剂量的相关性。作者认为:有些人可能需要较大的抗原剂量才能诱发免疫应答。 (3)婴儿宫内感染,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其新生儿血液中已含乙肝病毒颗粒,注射疫苗无保护效果。 (4)所感染的病毒为突变型病毒(现有二对半试剂无法查出),或者受野生型病毒(现有二对半试剂可以查出)与突变型病毒的混合感染。此类病人可能在检验中出现HBsAg阴性结果,但实际上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应进一步检查HBeAg或HBV-DNA以确诊。 |
上一篇:乙肝“疫苗无效”现象分析——无免疫应答
下一篇:乙肝的诊断和病情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