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原称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阳性率为10%~15%。
我国为乙肝大国,全球约有4亿人感染乙肝病毒,我国占1/3之多。据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全国乙肝感染者1.3亿,慢性乙肝病人占3000万以上。因此,乙肝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遍及全球,男性高于女性,在未经免疫预防的国家里,儿童携带率高于成人,城市常高于农村。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经血液、性接触和生活密切接触都是传播的重要方式。易感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约经3个月(6周至6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查体中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DNA)等均为阳性。大部分乙肝在急性期经治后能痊愈,很多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其中一部分可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甚至肝癌;极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出现大片坏死,成为重型肝炎;另有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
上一篇:乙肝的西医治疗
下一篇:乙肝的发病机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