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引起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怀孕时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产程中的传播及分娩后经哺乳等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或围生期传播。孕妇若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感染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尤其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孕妇,使95%的新生儿被乙肝病毒感染。新生儿被感染后易形成长期性携带。
(2)经血传播:只要输注入体内极微量含有乙肝病毒的血(0.00004ml),就会造成感染。各种锐器如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刮面刀等,只要沾有乙肝病人的血液或组织液而未经彻底消毒,刺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都可能引起感染。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和使用被污染的器具如针灸针、注射器、手术器具、透析器具、采血器具,可传播乙肝。 输血与血制品的使用,往往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外科手术、牙科治疗、注射、文身或实验室意外接触、共用牙刷等,由于受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液的污染而造成传播(经皮肤、黏膜尤其是破损时)。 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组织制品如胎盘组织液等)的供血、供组织者本身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被乙肝病毒污染,使用上述制品即可形成感染。因接种污染和生物制品导致乙肝感染,甚至局部暴发的报道已不少见。 针刺也可引起乙肝传播。消毒不严,无意中接触有传染性的血液,均可引起传播。医源性传播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3)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唾液、组织液通过密切生活接触或经被接触者皮肤或黏膜微小的擦伤裂口进入机体而感染。 (4)性生活传染:在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和皮肤溃疡渗出液中也已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通过接触可被感染。国外已将乙肝列入性传播疾病范围。调查证实,同性恋者、性混乱者、妓女等人的乙肝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国内外的资料均表明,夫妻间的感染率高于父母与子女间或婆媳间。 (5)消化道传播: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很高。据调查证明,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出现的时间比血中晚1~2个月,平均持续存在18天。发病1~3周内的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高达90%以上,5周后不易检出。慢性乙肝患者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难以确定乙肝表面抗原排出及持续存在的时间。唾液排出的乙肝表面抗原与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呈正相关,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滴度越高,唾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越高,浓度也越高。 但唾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浓度是否可达到导致感染的剂量,即使达到感染剂量的乙肝病毒,通过健康的胃肠道是否能形成感染,尚无确切证据。至今国内外也无文献报道经胃肠道传播导致乙肝发病或造成食物型暴发流行的例证。 (6)吸血昆虫传播:从吸血昆虫(蚊子、臭虫、虱子等)体内均检出过乙肝表面抗原。一般认为吸血昆虫只起机械传播作用,在流行病学上意义不大。 |
上一篇:乙肝病毒感染有哪两种来龙去脉
下一篇:乙肝病毒也可父婴传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