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肝炎的重要法则,它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方法,但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浸渍于肝脾,肝失疏泄而脾失健运。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乙肝病毒的复制,对肝细胞并无损伤,肝细胞的病变主要是因为肝内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可产生多种抗原,抗原激发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反应也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大量的免疫复合物不能够被抗体及时清理出去,而沉积于肝脏,肝内的微循环受阻,形成血瘀阻络。
中医的气血凝滞和现代医学的微循环受阻意义十分吻合,统称为血瘀阻络。所以病毒性肝炎的每个病理阶段都离不开活血化瘀这个治疗法则。乙肝在病毒携带和慢性迁延性阶段时,多属于气滞型和肝气郁结型,肝区隐痛时止;当发展到活动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时,肝区胀痛、脘腹胀满、肝脾肿大;到肝硬化阶段肝区刺痛,腹部胀满,血瘀阻络形成,出现脾大或巨脾。初期肝气郁结阶段用药在清热利湿解毒的同时,要选用一些舒肝理气药,如柴胡舒肝散、柴胡、郁金、青皮、陈皮、佛手、厚朴等。病情到了气滞血瘀阶段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而理气药次之,常用的药有丹参、赤芍、当归、白芍、元胡、郁金、鸡血藤、丹皮等。本阶段是阻止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阶段,用药宜重、不宜轻投。丹参、赤芍、鸡血藤均在30g以上。到了血瘀阻络阶段也就是肝硬化阶段则以软坚化瘀为主,常用的药物有丹参、泽兰、益母草、川牛膝、赤芍、鳖甲、三七、鸡血藤、茜草等。用活血化瘀药应缓慢调理,不可急于求成。古人云:“治久病如理丝,急则坚其结,缓者可清绪。”肝为刚脏,柔肝不宜伐肝。在整个肝炎的过程中,肝脏始终处于越来越重的瘀血状态,活血化瘀、软坚化瘀是治疗肝病的要点,掌握临床症状,正确选择活血化瘀药,避免使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水蛭等对肝细胞有损害,甚至可引起出血的药物。尤其是肝硬化阶段应绝对禁止使用破血药,就连丹参在有出血的情况下也应慎用。有很多资料已经证实,使用三棱、莪术可引起出血。乙肝患者出现肝脏病变、脾肿大、门脉增宽、血小板减少、胃底静脉曲张,大部分患者出现鼻衄、齿衄,时刻有出血倾向,再用破血之品岂不是危险之举? |
上一篇:采用拉米夫定对抗乙肝病毒
下一篇:中医治疗急性乙肝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