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儿童年幼,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弱,非常容易被传染上乙肝这一类传染性很高的疾病。所以,婴幼儿感染乙肝、丙肝后,易成为病毒的慢性携带者。感染年龄越小,演变为持续性感染的机率越大。 围产期感染乙肝的婴幼儿,80%可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携带者;幼儿期感染者,30%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携带者,且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困难,这些病毒携带者还易重叠或同时感染其它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使肝病加剧。 小儿乙肝症状的临床特点 一、急性乙肝 无黄疸型乙肝:无黄疸者远较黄疸者为多,但不易发现。常是仅有轻度血清转氨酶增高的亚临床疾病;或有食欲不振、恶心,低热、不适等非肝病特异症状;即使有较明显的症状,因无黄疸,也可能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 黄疸型乙肝:临床过程也比甲型肝炎缓和。黄疸前期大多有发热,少数小儿可有高热,大多仅持续1—3日,少数可1周。可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呼吸道症状。肠胃道症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婴儿常有腹泻,与胆汁中胆酸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有关。有的小儿有与肝区无关的腹痛,剧烈者可被误诊为胆道蛔虫症或急性阑尾炎。约有10%的病儿有肝外表现,关节炎或皮疹较常见。还可有丘疹性肢皮炎,表现发热;面部和四肢的红斑—丘疹性皮炎,不痒,非复发性;淋巴结肿大;肝大。黄疸期尿色加深,可较早被细心的家长发现;继而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大都较轻。绝大多数病儿肝脏肿大,年龄愈小愈明显;脾脏也常有一过性肿大。有些小儿出现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和肝掌,因小儿肝脏的解毒灭活功能较低下,这些表现不说明病情慢性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恤(ALT)显着增高。 恢复期在2—4周内黄疽消退、ALT下降正常;肝脏可在2—3个月内恢复原状。绝大部分小儿急性乙肝完全恢复,6个月内清除HBsAg,近80%抗HBs血清转换,1年内几乎均有抗HBs转换。与成人比较,小儿急性乙肝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明显。前驱期的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较突出。黄疸较轻微而肝肿大较明显。病期较短,一般2—4周。 二、暴发性乙肝:不到1%的小儿急性乙肝发展为暴发性乙肝,围生期感染的多发生在2—6个月的新生儿期。抗HBe(+)携带者母亲可能传播前C变异病毒,感染小儿缺乏免疫耐受因子HBeAg,可能发生暴发性乙肝。 三、慢性乙肝:小儿慢性HBV感染大多是AsC,肝组织学正常,或仅是炎症轻微的反应炎,因出现症状就诊的也多为轻度慢性乙肝。病儿症状轻微、肝脏较正常时稍见肿大,肝酶轻度异常或间歇出现异常。少数小儿患慢性活动性乙肝,病程长,患儿营养状况较差,生长发育受影响。小儿肝脏代谢能力较低,肝细胞损害时,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常见低白蛋白血症和出血倾向。大多数慢性乙肝小儿只要Hbe血清转换并出现血清转氨酶持续正常,肝组织学会继续好转,虽仍有低水平的病毒血症,这一病情缓解状态可以相当稳定。在6岁前自发HBe血清转换的慢性乙肝小儿,很少发生前C/A83和C基因启动子变异,HBeAg阴转是病毒复制静息的结果。6岁后病毒变异的发生情况逐渐与成人相近,病情的发展也受病毒变异的影响。 四、小儿乙肝合并症和非肝疾病:小儿急性乙肝可合并溶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性肾炎是小儿HBV感染的另一非肝疾病,常发生在无肝炎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多可缓解。 五、小儿乙肝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虽极大多数HBV相关慢性肝病在成年期表现,在高地方流行区HBV感染常开始于婴幼儿期。围生期获得感染的婴幼/L,儿童期有发展为慢性侵袭性肝病的高危性,可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进而发展为HCC。在肝硬化和HCC中男性倾向十分明显。 就小儿整体言,免疫耐受性较强;但有些小儿也可发生病变很活动的肝炎,2—3岁就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可以是少数小儿慢性乙肝的早期合并症,发生率约3%。小儿虽发生了活动性肝硬化,却常无症状;静止的肝硬化很少发生肝衰竭或门脉高压。
|
上一篇:乙肝常识:乙肝初期的“蛛丝马迹”有哪些
下一篇:乙肝常识:乙肝感染人群有哪些“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