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医学家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怀揣着历史的责任,开始了对肝癌的诊治研究。通过艰苦的努力,不懈的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这些里程碑式的成绩,这段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50年代: 对肝脏的解剖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肝脏可分为相对独立的左、右两叶,切除一叶,另一叶能够独立存活。解剖学上的一系列发现为肝脏切除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20世纪60~70年代: 建立了肝癌细胞的标志物—甲胎蛋白的检测方法,并把它广泛地应用于人口普查,极大地提高了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许多肝癌在“摸”出来、“疼”出来之前,被准确地查了出来。肝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让医师有机会发现并成功救治了许多很早期的小肝癌,这极大地促进了肝癌的临床救治水平。 (3)20世纪80年代: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肝癌的临床诊治水平也跨越式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些高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相继问世,如多普勒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等,使得肝癌的诊断更加前移,直径<3cm的肝癌被越来越多地诊断了出来。 ●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肝癌的局部治疗相继应用于临床,如经动脉介入栓塞及化疗、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等,打破了手术治疗肝癌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良好态势。 ● 一些新的治疗理念被广泛接受,如非规则性肝切除、复发肝癌的再切除、二期切除、胆道癌栓的治疗等。 ● 一些新的手术技术也应运而生,如半肝阻断切除肝癌,超声刀的运用等。 ● 以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的应用,确立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的原则。 (4)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肝癌外科有两大标志性进展,一是以“砸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为特点的肝移植术,另一个是以“润物细无声”为特点的局部治疗。加之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相关学科(包括麻醉学、重症监护学、微创外科学、移植学、外科营养学等)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肝胆外科的发展,使以前不能做的手术能做了,不能切的肝癌能切了,不能救的患者能救了,肝癌的外科治疗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